特朗普發信歐盟墨西哥 8月1日起調高關稅至30%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歐盟和墨西哥領導人發出關稅信函,宣布從8月1日起將兩地商品的入口關稅調高至30%。
特朗普周六(7月12日)上午在自家社媒平臺Truth Social貼出發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的信函,信中列明歐盟將面臨的30%新關稅,高于特朗普4月初所宣布的20%,墨西哥的30%關稅也高于特朗普3月以芬太尼走私問題為由對它實施的25%關稅。
在信中,特朗普要求歐盟“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準入,不向美國商品征收任何關稅,以減少美國對歐盟的龐大貿易赤字”。
馮德萊恩發表聲明說:“美國對歐盟出口征收30%關稅將對跨大西洋的必需品供應鏈造成干擾,傷害兩地商家、消費者及病患?!?
她說,歐盟繼續尋求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但會采取一切必要方式保障歐盟權益,包括相應的反制措施。
歐盟原本希望與美國達成一項全面的貿易協議,包括對工業商品實施零關稅,但過去數月的艱難談判讓他們意識到,如今只能希望先與美國達成臨時協議,接下來再試圖爭取更好的條款。
彭博社周五引述知情者報道,歐盟與美國的談判,在汽車和農產品關稅率上陷入膠著。
至于墨西哥,特朗普在信中重提芬太尼問題,指責它無法阻止毒梟非法將毒品運到美國,雖然墨西哥協助美國守衛邊境,“但所做的遠遠不夠,還須制止毒梟試圖將整個北美洲變成毒販的樂園”。
他說:“我顯然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特朗普也宣稱,經由墨西哥轉運到美國、試圖躲避美國關稅的商品將面對更高關稅,但他并未透露具體稅率。
韓美關稅談判沖刺 韓國擬對農產品市場作“戰略性讓步”
韓國通商交涉部長呂翰九星期一說,有望在8月1日美國對韓加征25%關稅前,與美方達成原則性貿易協議。
負責韓國對美關稅談判的呂翰九坦言,為達成共識,韓方或需在農產品市場上作出“策略性決定”,各方將這解讀為可能在非關稅壁壘或市場開放方面作出有限讓步。
呂翰九星期一(7月14日)在政府世宗辦公大樓舉行的韓美關稅協商結果發布會上說,現在距離美方關稅生效日不到三周,但“仍可能在20天內就框架性內容達成協議,為后續細節談判鋪路”。
據悉,呂翰九于本月5日赴美,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商務部等高層官員會談,就關稅爭端、貿易不平衡與產業合作交換意見。他指出,美方核心訴求包括降低對美貿易順差、放寬非關稅壁壘,并要求韓國在赴美投資、政府采購及相關制度上展現更大靈活性。
他說:“若無法在制度層面推進改革,談判恐難以取得實質進展。韓方正加速與相關部會和產業界協調,爭取盡快派遣代表團重返華盛頓進行密集協商?!?
在農業議題上,美方要求韓國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包括解除對30個月齡以上美國牛肉的進口限制、擴大美國產稻米配額等。呂翰九說:“農畜產品談判從來都不輕松,但也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競爭力的契機?!?
除農業外,數碼領域也是爭議焦點。美方施壓韓方給予谷歌精密地圖輸出許可,并對韓國推進中的《在線平臺法》及網絡使用費立法表達關切。
呂翰九回應稱,部分領域必須保護,但“也存在制度優化與產業升級的空間”,強調“對敏感領域要堅守,對可調整部分應靈活應對”。
分析指出,呂翰九的發言顯示,韓方正在為取得關稅豁免或延緩施行,準備在農產品等領域作出有限讓步。
呂翰九說,韓國與美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關鍵產業領域的合作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但美國必須降低汽車、鋼鐵關稅。他形容特朗普課征的汽車、鋼鐵關稅不公平,嚴重破壞韓美合作。
美方已于本月7日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部分韓國商品加征25%對等關稅。由于韓國6月3日才完成總統大選,新政府對美談判啟動相對滯后,目前正加緊趕工,以期在最后期限前爭取豁免。
韓國政府高層人士透露,若首爾能提出明確的貿易赤字改善方案,美方或有條件豁免部分產業,模式可能參考先前美英達成的協議。
呂翰九強調:“我們會盡最大努力避免最壞結果發生,但即便談判未果,韓方也已做好多重預案,不會因時間壓力而犧牲國家實質利益?!?
新西蘭計劃將國際教育市場規模擴大一倍
新西蘭政府周一公布一項計劃,目標是到2034年,把國際教育市場規模翻倍,其中包括放寬國際學生在求學期間兼職工作的相關規定。
新西蘭教育部長斯坦福周一(7月14日)說,自2023年以來,國際學生的招生人數持續增長,政府希望加速這一增長軌道,讓國際教育市場規模達到72億紐幣(約55億2100萬新元)。
斯坦福說:“短期內,新西蘭教育部將把推廣重點放在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上?!?
美國和澳大利亞是吸引國際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但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限制外國學生的簽證發放,澳洲政府則將2025年國際學生入學人數限制在27萬,以控制創紀錄的移民人數,避免房價飆升。
新西蘭的國際教育市場目前價值36億紐幣,政府希望到2027年,國際學生人數從2024年的8萬3700人增加到10萬5000人,到2034年達到11萬9000人,使國際教育帶來的經濟價值翻一番。
為吸引更多外國學生,新西蘭計劃把符合條件的國際學生每周允許工作的時長,從20小時提高至25小時,并擴大允許在留學期間工作的國際學生群體范圍。
這是新西蘭為改善疲軟經濟采取的最新舉措。今年1月,新西蘭也宣布放寬對遠程工作者的簽證要求,希望通過吸引“數碼游民”來刺激經濟增長。
中國6月大豆進口創歷年同期新高 巴西供應大增
受巴西大豆豐收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中國6月大豆進口量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中國海關總署星期一(7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大豆4937萬噸,同比增長1.8%。
據路透社測算,中國6月共進口大豆1226萬噸,同比增加10.35%。
全球貨物追蹤、海事數據分析公司Kpler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自巴西進口大豆達973萬噸,而自美國進口僅約72.4萬噸。官方統計的詳細數據預計將在7月20日公布。
分析師說:“6月進口大增,主要是受到巴西大豆豐收和中美貿易關系緊張推動,促使中國買家增加對巴西大豆的采購?!?emsp;
另有分析師指出,豆粕現貨價格此前一度上漲,養殖和飼料企業因利潤可觀而加大采購力度,也進一步提振了進口需求。
展望后市,市場普遍預計中國7月大豆到港量將達1048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985萬噸。
報道稱,中國目前尚未采購第四季度交付的美國大豆。分析人士認為,后續采購計劃將取決于中美貿易磋商的進展。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長期以來巴西和美國就是中國大豆最大來源國。近年來,因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加大了對南美洲尤其是巴西的大豆采購,并逐步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以保障糧食及飼料供應安全。
中國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說,中國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用中國的大市場帶動各國共同發展。
據中國網報道,也是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星期一(7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應詢時說,今年上半年的進口增速,是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他指出,作為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大宗商品約占中國進口總值的三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對中國進口增速的影響較大。上半年,中國原油、鐵礦砂、大豆這三種商品進口均價同比跌幅都超過一成,拉低了整體進口增速2.7個百分點。
呂大良稱,隨著中國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內需擴大帶動進口趨穩,二季度進口轉為增長,而且主要是數量增長拉動,是實打實的增長。
他說,一方面,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帶動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回升。近兩個月,中國制造業PMI連續回升。二季度,中國高端機床、電子元件進口增速較一季度分別加快了13.9個和7.7個百分點。
他稱,另一方面,市場銷售回升,拉動部分消費品進口增長。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前五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加快。二季度,食品煙酒類和文化娛樂類消費品進口增速較快,分別增長了8.8%和10.8%,此外,日化用品增長3.1%。
此外,呂大良也通報,去年12月1日起,中國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今年上半年,中國自上述國家進口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中國接下來還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用中國的大市場帶動各國共同發展。
特朗普將宣布700億美元人工智能與能源投資 主張擴大煤電、天然氣與核能供應
智通財經獲悉,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本周二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郊區宣布一項高達7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與能源領域投資計劃。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透露,該投資涉及數據中心建設、電力基礎設施升級、AI人才培訓與學徒項目,來自多家私營企業的支持也將共同推動該戰略落地。
根據計劃,投資項目包括多個新建數據中心、電力生產擴張與電網基礎設施現代化,同時涵蓋AI培訓課程和技術學徒機制,旨在打造一個能量充沛、技術領先的人才生態。
特朗普將與共和黨參議員David McCormick一同出席此次活動,McCormick也將主持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舉行的首屆“賓夕法尼亞能源與創新峰會”。預計將有多達60位能源與AI領域高管出席,包括貝萊德(BLK.US)CEO拉里·芬克,Palantir(PLTR.US)CEO Alex Karp,Anthropic聯合創始人Dario Amodei,??松梨?XOM.US)CEO Darren Woods以及雪佛龍(CVX.US)CEO Mike Wirth。
本次宣布的投資項目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兌現其“確保美國在AI領域全球領先”承諾的最新行動。上任以來,他采取了放寬監管、加速許可審批、吸引私營部門資本等多元策略,積極推動美國科技創新。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已宣布一項1000億美元的AI數據中心投資,涉及軟銀、OpenAI與甲骨文(ORCL.US)等科技巨頭。同時,其政府還取消了拜登時期對AI芯片出口的限制措施,意在提升盟友科技能力、打擊技術“脫鉤”。
為保障能源基礎,特朗普政府主張恢復并擴大煤炭、天然氣與核電的使用,認為這是避免未來電力短缺和AI系統運行中斷的關鍵。美國能源部已動用緊急授權令,延遲兩座本應關閉的發電廠停運,并表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聯邦介入措施。
新西蘭發布首個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據新華社惠靈頓電 新西蘭近日正式推出首個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旨在提升生產力并增強國家競爭力。
新西蘭科學、創新與技術部長沙恩·雷蒂日前宣布,預計到2038年,人工智能可為新西蘭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高達760億新西蘭元(約合455億美元)。然而,雷蒂指出,新西蘭在人工智能準備方面仍落后于其他發達經濟體,許多企業尚未計劃采用人工智能技術。
雷蒂表示,政府將提供監管指引,鼓勵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應用。新戰略強調“寬松監管”環境,增強企業投資人工智能的信心。私營部門應用和推動人工智能創新將有望帶來新產品和服務,提高效率并優化決策,進而提高生產力。
他說,新西蘭將發揮靈活應用人工智能的優勢,推動精準農業、先進醫療診斷等領域發展。政府還將繼續與國際伙伴合作,確保負責任地發展人工智能。
為增強公眾信任,新西蘭同步發布了《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指南》,幫助企業安全地使用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
不過,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人工智能專家安德魯·倫森表示,政府的人工智能戰略側重于經濟增長,卻“令人擔憂地忽視了人工智能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SpaceX將投資20億美元給馬斯克名下人工智能企業xAI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硅谷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創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向其名下人工智能企業xAI投資20億美元,作為后者50億美元股權融資的一部分。
美國《華爾街日報》12日援引投資人消息報道,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投資xAI,也是其大手筆投資之一。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6月宣布了xAI展開50億美元股權融資的消息。
今年5月底辭任美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后,馬斯克專注于xAI的人工智能模型“格羅克”的開發訓練。他此前多次動用自家商業資源促進xAI發展。今年早些時候,他把xAI與名下社交媒體平臺X合并,新企業市值1130億美元,擴大了“格羅克”模型的影響范圍。
“格羅克”模型還用于支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衛星互聯網系統“星鏈”的客戶服務,并有望在將來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展開更多合作。最新版本“格羅克4”9日發布后,獲得人工智能技術基準測試服務“人工智能分析網”較高評分。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說,計劃將“格羅克”模型嵌入人形機器人,包括特斯拉汽車公司開發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
馬斯克希望xAI能匹敵“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人工智能企業,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的資金也與之相當,每年高達數十億美元。報道說,這些人工智能企業雖然市場估值較高,但都持續面臨現金壓力。除了最近5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xAI還另舉債50億美元。一名投資人預計,今年年內,xAI還將進一步融資。
馬斯克也曾多次利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支持自己名下其他企業。特斯拉成立初期,馬斯克個人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借款2000萬美元以支持特斯拉。他還曾向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借款10億美元收購社交媒體平臺X(當時名為“推特”),之后很快還清。
專家認為,對xAI的投資可能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構成風險。這家太空技術企業近年來雖然收入增長,但投資了數十億美元開發“星艦”。這款下一代運載火箭技術開發滯后,多次試驗發射失敗。據報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近期賬面現金有30多億美元。
谷歌斥資24億美元收購Windsurf技術,深耕智能體式編碼布局AI未來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谷歌(GOOG.O)近日已同意支付約24億美元,從人工智能(AI)編碼初創公司Windsurf獲得技術授權。這筆交易的達成標志著谷歌在AI領域的進一步布局,特別是在新興的“智能體式編碼”(agentic coding)方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還將招聘一部分Windsurf的員工,特別是首席執行官和技術團隊,加入其AI研究部門——DeepMind。此舉不僅進一步加深了谷歌在AI技術上的競爭優勢,也為其未來的AI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Meta將斥資數千億美元打造AI數據中心,力推超級智能
Meta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表示,Meta將斥資數千億美元,為超級智能打造數個大型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此舉進一步強化了他對這項技術的追求,此前他曾為此展開一場爭奪頂尖工程師的人才爭奪戰。
Meta是近幾個月來眾多大型科技公司之一,它們達成一系列高調交易,并支付數億美元的薪酬,以加快研發能夠在許多任務上超越人類的機器。
扎克伯格表示,其首個數千兆瓦數據中心Prometheus預計將于2026年投入使用,而另一個數據中心Hyperion將能夠在未來幾年內擴展到5千兆瓦。
“我們還在建設多個超級集群。僅其中一個就覆蓋曼哈頓很大一部分區域?!痹瞬裾f道。他還援引SemiAnalysis報告稱,Meta有望成為首個上線千兆瓦以上超級集群的AI實驗室。
Meta 2024年營收近1650億美元。在開源Llama 4模型遭遇挫折以及關鍵員工離職后,該公司6月將其AI業務重組,成立了“超級智能實驗室”(Superintelligence Labs)部門。
據報道,“超級智能實驗室”部門的高層成員已考慮放棄公司最強大的開源AI模型Behemoth,轉而開發一個封閉的替代方案。
最近幾周,扎克伯格親自領導了對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積極人才招募,該實驗室將由前Scale AI CEO Alexandr Wang和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領導,此前Meta已向Scale投資143億美元。
Meta押注該部門將通過Meta AI應用程序、圖像轉視頻廣告工具和智能眼鏡創造新的現金流。
D.A. Davidson分析師Gil Luria表示,Meta正在積極投資AI,因為這項技術已經使其能夠以更高的價格銷售更多廣告,從而促進了其廣告業務的發展。
“但就這種規模而言,這項投資更多地是為了長期競爭,以擁有領先的AI模型,而這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實現?!盙il Luria說道。
今年4月,Meta已將其2025年的資本支出提高到640億~720億美元之間,旨在增強公司在與OpenAI和谷歌的競爭中的地位。
在投資者擔心支出能否獲得回報之際,扎克伯格強調公司核心廣告業務的強勁表現,以證明這筆巨額支出是合理的。
今年迄今為止,Meta股價已上漲逾20%。
華為AI芯片立足國內后,繼續搶奪英偉達所占全球市場
華為正再度進軍英偉達主導的海外市場,以拓展其AI芯片全球版圖。盡管昇騰芯片在國內已建立龐大客戶群,但這家科技巨頭正謀求在海外市場建立新據點。
據悉,華為即將向中東及東南亞市場出口昇騰910B AI芯片,這些區域目前由英偉達主導。最新報道對美方官員早前預測(今年昇騰芯片產量約20萬片)提出質疑。
消息人士透露,華為初期將采取小批量出貨策略,規模約數千枚。具體數量尚未公開,或將于后期披露。中東地區被視為AI芯片業務的戰略要地,英偉達等美國企業已在此深耕,華為此番或意在開拓這片新藍海。
全球布局:
除中東與東南亞外,華為同步在阿聯酋、沙特及泰國尋求客戶,但相關交易仍在商洽階段。值得關注的是,阿聯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學已成為昇騰芯片的首批海外客戶。
技術迭代:
華為正重點推進性能更優的910C芯片銷售,早前曾向潛在客戶供應CloudMatrix 384集群方案。但因產能受限,該項目目前處于暫停狀態。
盡管面臨先進制程設備短缺、產能不足等挑戰,華為正在努力尋求突破。堅持拓展海外AI芯片市場的戰略。這一舉措雖具開創性,但或將陷入全球AI芯片市場的激烈鏖戰。
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在昇騰 910C的設計上采用了架構升級而非技術變更,通過將兩個910B芯片整合到一個封裝中,實現了計算能力和內存容量的翻倍。這種設計帶來了“漸進式改進”,并支持多種AI工作負載數據。
昇騰 910C的性價比相對較高。雖然其在某些性能指標上可能不如H20,但其價格相對較低,對于預算有限的用戶或企業來說,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無論如何,華為的這一舉措無疑將對中國AI芯片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隨著Ascend 910C的大規模出貨,我們期待看到華為在AI領域取得更多突破,也期待中國AI產業在這一過程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韓國PNT將進軍芯片玻璃基板業務
韓國電池設備制造商PNT宣布,公司2026年年營收目標為1.5萬億韓元,較2024年的1萬億韓元增長50%。
PNT CEO JoonSup Kim表示,這一目標的實現得益于其新的業務領域,例如半導體玻璃基板和銅箔,以及磷酸鐵鋰(LFP)電池和儲能系統(ESS)的正極。
JoonSup Kim表示,該公司在卷對卷和電鍍方面的核心技術不僅適用于電池,也適用于芯片玻璃基板。
在芯片玻璃基板方面,PNT提供其用于倒裝芯片球柵陣列(FC-BGA)電路板穿孔的電鍍技術。JoonSup Kim表示,這些孔需要鍍銅和鍍鎳,公司擁有制造和處理這些金屬的設備。他表示,公司擁有的設備可以將這些金屬的電鍍速度提高三倍。這些套件還能提供均勻性,并以低成本電鍍微圖案。
PNT還于2022年在中國成立一家銅箔子公司,將為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和印刷電路板(PCB)生產銅箔。PNT計劃2026年將中國銅箔年產能從目前的3萬噸提升至5萬噸。JoonSup Kim表示,由于電費高昂,韓國的銅箔業務難以開展,但中國是銅箔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地區。PNT還將銅箔產能提高30%,預計該業務的年收入將達到5000億韓元。
JoonSup Kim表示,盡管電池行業在設施方面的支出正在減少,但新興初創企業正在涌現,而汽車制造商也開始自主生產電池,這擴大了其客戶群,并帶來新的機遇。
PNT計劃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龜尾市啟動其儲能系統(ESS)的LFP電池和正極生產線。電池年產能為0.2GWh,陰極年產能為3GWh。該公司最初生產電池是為了銷售相關設備,但現在直接根據客戶需求生產電池。
消息稱博通放棄在西班牙投資建設芯片工廠
消息人士稱,由于與西班牙政府的談判破裂,美國芯片制造商博通已放棄在西班牙投資微芯片工廠的計劃。
這一決定將對西班牙成為歐洲微芯片行業重要參與者的雄心造成打擊。西班牙政府此前曾表示,將動用部分歐盟疫情救助資金,為半導體和微芯片行業撥款約120億歐元(約合140億美元)。
博通兩年前宣布了這項投資,但并未透露具體投資金額。西班牙政府當時表示,該項目可能價值10億美元,其中包括建設“歐洲獨一無二的大型后端半導體設施”。
LG電子啟動HBM混合鍵合設備研發
據報道,LG電子啟動高帶寬存儲器(HBM)混合鍵合機研發,正式進軍半導體設備市場。此舉與LG集團會長Koo Kwang-mo著眼于HBM高增長潛力、大力發展人工智能(AI)業務的戰略高度契合,也與LG電子近期拓展B2B業務的戰略相契合。LG電子計劃與三星電子、韓華半導體和韓美半導體等已涉足HBM制造設備市場的企業展開激烈的技術競爭,從而引領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業內人士7月13日透露,LG電子生產技術研究院(PRI)已啟動對下一代HBM制造至關重要的混合鍵合機設備的研發。據悉,LG電子還設定了到2028年實現混合鍵合機量產的目標。LG電子相關人士表示:“我們目前正在研發混合鍵合機,這是事實?!?
LG電子生產工程研究院已擁有一些研究半導體封裝技術的機構,預計將拓展該領域,招募半導體封裝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并積極開展與學術界的研究合作,著手開發混合鍵合機。
混合鍵合機是一種用于貼合多個半導體芯片的設備,其技術與現有半導體生產線上使用的熱壓 (TC)鍵合機截然不同。目前的方法涉及使用“凸塊”作為芯片間中間端子的垂直鍵合,而混合鍵合機無需凸塊即可堆疊芯片。該技術具有芯片厚度更薄、發熱量更低等優勢,對于堆疊多層DRAM的HBM來說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創新。
雖然該技術已應用于NAND閃存和系統半導體領域,但尚未在HB 領域實現商業化。LG電子決定進軍該業務,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如果開發成功,銷售額將迅速增長,并迅速確立其在半導體設備市場的領先地位。
LG電子近期專注于加強B2B業務,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旌湘I合機的成功開發有望幫助LG電子贏得SK海力士、美國美光科技和三星電子等客戶。LG電子代表性的B2B業務,包括汽車零部件和空調系統(HVAC),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20萬億韓元,與其主力消費家電業務不相上下。
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增超27%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超過27%。
中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星期一(7月14日)在微信公眾號公布,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689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0.2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553.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69.23%。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也說,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562.2萬輛,同比增長27.86%,創歷史新高。
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1688萬輛。其中,汽車新注冊登記1250萬輛,同比增長0.68%。
比亞迪加大沙特市場擴張力度 目標到明年下半年再開設七家門店
據報道,比亞迪計劃加大在沙特阿拉伯的擴張力度,借助特斯拉在該國推出汽車的勢頭,并利用沙特成為電動汽車新中心的努力。
比亞迪2024年進入沙特汽車市場,目前在當地經營三家門店。據比亞迪沙特業務董事總經理Jerome Saigot說,該公司計劃到2026年下半年再開設七家門店。
該公司預計今年在沙特的銷量將超過5000輛,這一數字在一個耗油汽車主導道路、電動汽車普及緩慢的市場上相當可觀。
“沙特是一個復雜的市場,你需要快速行動,需要有遠大的抱負,我們不會止步于每年五千輛或一萬輛的銷量?!?Saigot說道。
沙特阿拉伯正通過其公共投資基金大力投資電動汽車行業,這是其旨在減少排放、限制汽車進口和實現本地經濟多元化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盡管如此,據普華永道稱,電動汽車僅占沙特汽車總銷量的1%多一點,成本高、充電基礎設施稀少以及極端氣溫等因素阻礙了電動汽車的普及。
今年4月,特斯拉在利雅得開設了第一家展廳,加入了比亞迪和吉利等汽車制造商的行列,試圖在該市場站穩腳跟。比亞迪的Saigot認為此舉是有益的,因為特斯拉有助于提高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認識。Saigot表示:“特斯拉在營銷方面溝通得越多,對我們就越有利?!?
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量產路測啟動
小馬智行近日宣布,搭載其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的北汽極狐阿爾法T5 Robotaxi在深圳正式開啟道路測試。
自2023年啟動“昆侖”量產計劃以來,小馬智行歷時兩年完成了第七代Robotaxi的正向研發、生產驗證及量產下線全流程。此次在深圳進行道路測試的北汽極狐阿爾法T5 Robotaxi,是小馬智行多款進入量產階段的車型之一。此前,小馬智行的廣汽埃安霸王龍Robotaxi已獲得廣州和深圳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
通過公開道路測試,小馬智行將收集更多實際行駛數據,進一步驗證和改進其自動駕駛技術,為未來的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奠定基礎。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政策的逐步完善,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自動駕駛車輛進入公眾視野,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馬瑞利再陷破產,依賴日產風險凸顯
日本汽車供應商馬瑞利控股公司(Marelli Holdings)陷入破產境地,這是該公司三年來的第二次破產,表明其繼續依賴日產汽車的風險。
在私人債務重組談判陷入僵局后,馬瑞利于6月份在美國申請第11章破產保護。
馬瑞利的前身是康奈可集團(Calsonic Kansei),它是日產旗下企業集團中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在日本被稱為“keiretsu”。
由于該公司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該公司最初被免于納入日產汽車在20世紀90年代末由時任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制定的拆分集團的計劃。
2017年,美國私募股權公司KKR收購了康奈可集團,使其脫離了日產的企業集團。隨后在2019年,KKR將康奈可集團與從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收購的意大利零部件供應商瑪涅蒂·馬瑞利(Magneti Marelli)合并。
新成立的馬瑞利計劃成為一家大型供應商,而其更名為國際知名品牌則旨在強調其擺脫日產的戰略。
然而,日產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繼任者Stellantis仍然占據著馬瑞利業務的大部分,日產和Stellantis的銷量不佳直接影響了馬瑞利的盈利。
馬瑞利曾嘗試拓展新業務,但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汽車生產放緩,公司陷入困境。2022年,馬瑞利在日本法院申請破產重組。
目前扭轉馬瑞利的局面的努力預計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帶來利潤。由于日產和Stellantis自身盈利下滑,馬瑞利的困境可能會持續下去。
數據顯示,2024財年日本共有32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破產,較上一財年增加33%。這是近10年來破產數量最高的一年,也是連續第三年增加。約80%的破產企業是負債低于5億日元的小型企業。
松下推遲在美國新工廠生產電動汽車電池
據報道,松下控股公司決定推遲其新建的美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全面運營,因為松下的主要客戶特斯拉報告銷售低迷。該工廠位于堪薩斯州,原計劃于2026財年末開始運營。投資約40億美元的堪薩斯州工廠于2022年秋季開工,是松下繼內華達州工廠之后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
美國啟動對多晶硅和無人機及其零部件的進口調查
美國商務部周一(7月14日)發布的通知顯示,美國政府已開始對半導體材料多晶硅和無人機系統(UAS)的進口進行調查,以確定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于7月1日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發起多晶硅和UAS調查,為可能對這些商品征收關稅鋪路。
根據第232條款,當總統認為進口產品可能損害國家安全時,他有權調整進口到美國的商品。
該局在通知中表示,調查將重點關注多晶硅及其衍生物、無人機及其零部件。多晶硅是半導體行業的關鍵材料。
該部門計劃自公告正式發布之日起收集21天的公眾意見。
根據法律,商務部長預計將在270天內公布調查結果。如果調查得出結論,受審查商品的進口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特朗普可以對這些進口商品征收關稅。
美國國防開支大增 太空初創企業再現融資熱潮
據一份行業報告顯示,在第二季度,全球太空初創公司繼續吸引投資者資金,融資總額創下了歷史第二高的季度紀錄。分析指出,美國國防支出的增加,帶動了投資者的熱情,有望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根據風險投資公司Seraphim Space周一發布的報告,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全球對早期和成長階段的太空初創企業的投資總額躍升至31億美元,較前一季度的20億美元實現了大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B輪和C輪融資占到了總投資額的65%,創下歷史新高,這表明投資者對這些處于早期成長階段的太空企業抱有較強信心。
盡管有特朗普政府可能削減支出的擔憂,但這并沒有阻擋太空領域的投資熱潮。尤其是美國政府推出的 “黃金穹頂”導彈防御計劃,成為推動投資和提升行業信心的重要因素。
根據設想,黃金穹頂將包括地面和天基能力,是一個主要基于太空的導彈防御系統,能夠防御覆蓋整個美國的先進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并且試圖在導彈攻擊的四個階段都能找到并將其摧毀。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5月底表示,美國2026財年國防預算將達到1萬億美元,黃金穹頂防御系統、美國第六代戰斗機F-47、新型隱形轟炸機B-21,以及新潛艇和驅逐艦都包含其中?!拔覀儗⒅卣裢亓?。拜登政府四年間推遲維護軍力,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軟弱的美國。但這種情況不會再出現了?!?
Seraphim Space的投資分析師Lucas Bishop表示:“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國防需求非常強烈,創業者們也在積極回應?!?
這波熱潮主要集中在資金密集型領域,如火箭發射、太空基礎設施建設、衛星制造和運營等。
報告指出,美國耗資1750億美元打造的黃金穹頂導彈防御計劃,顯著提升了投資者對太空行業的樂觀預期,促進了領先企業之間的交易與合作。
Bishop還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國家安全視為一個有前景的目標市場。政府客戶通常能提供早期采用途徑、非稀釋性資金以及研發支持,這些優勢在商業市場中是很難找到的?!?
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季度的投資交易數量也比第一季度增長了約36%,達到了171筆交易。
美國的Impulse Space公司是第二季度最大的一筆融資,該公司專注于太空運輸工具的設計、制造和運營,在C輪融資中獲得了3億美元的資金。
日歐計劃共建衛星網絡,旨在減少對美依賴
據《日本經濟新聞》12日報道,日本與歐盟將在7月23日舉行的首腦會談上達成一項協議,雙方將確認合作構建大規模人造衛星網絡。報道稱,此舉旨在擺脫對SpaceX等美國企業的依賴。
日歐峰會的協議草案披露,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將于7月23日在東京會晤日本首相石破茂。雙方預計將就衛星網絡建設及公私合作框架達成協議。除了通信領域的合作外,雙方還將探討如何共享氣候變化和災害預防措施中缺乏的數據,并在重要技術的標準化和規則制定方面展開合作。
將多顆小型衛星發射升空并實現聯動的技術被稱為“衛星星座”,《日本經濟新聞》介紹稱,該技術能夠實現單顆大型衛星難以做到的高頻率、高精度觀測,日本和歐盟都將其視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技術。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項調查,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計劃部署超4萬顆衛星,中國也在該領域不斷推進。歐盟的目標是部署290余顆衛星,而日本則計劃通過“太空戰略基金”,目標在本世紀30年代初“由國內私營企業建立5個以上衛星系統”。報道稱,日歐與中國、美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
隨著本屆美國政府大力推進“本國優先主義”,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充滿不確定性。馬斯克此前曾威脅要切斷SpaceX向烏克蘭提供的星鏈衛星通信服務。報道稱,日本和許多歐盟成員都是美國的盟友,但在關乎國家安全的信息技術方面依賴美國的危險性已經凸顯。日本和歐盟正謀求合作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促進相關產業的自主發展。
日本政府近年來不斷提高對太空領域產業的重視,給有關企業提供了大量支持?!度毡緯r報》此前報道稱,日本私營部門已經從公共部門手中接過太空開發的主導權,大型企業和初創企業在月球探測、火箭運輸服務商業化領域推進。
報道稱,日本政府不斷提高相關領域的資金支持,2020財年以前,日本太空相關年度預算維持在3000億至近4000億日元(100日元約合4.9元人民幣)之間,自2021財年起持續增長。2024財年設立支持先進技術開發私營企業和組織的太空戰略基金后,預算規模達到8945億日元。預計未來10年相關財政援助總額將達1萬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政府2025財年防衛預算中,太空作戰領域受到關注,其中“構筑低軌衛星星座”項目的編列資金達到2832億日元。
近年來,日本與歐盟不斷加強包括太空領域在內的合作。今年5月,日本與歐盟在東京舉行第六次日歐太空政策對話,雙方當時就各自的太空政策等交換意見,并一致同意今后繼續深化在太空領域的合作。
中國成功發射天舟九號貨運飛船
中國星期二(7月15日)清晨成功發射天舟九號貨運飛船。
據中國央視新聞報道,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清晨5時34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裝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
中國6月稀土出口量升至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6月的稀土出口量攀升至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表明全球買家正在努力獲取用于制造強力磁鐵的材料。
據彭博社報道,自4月初以來,稀土行業一直處于動蕩之中,當時主要供應國中國在中美貿易僵局加劇的背景下,啟動了出口管制。這給所謂的永磁體供應帶來了沉重打擊。星期一(7月14日)公布的中國海關數據并未涵蓋這類材料。
中國海關總署星期一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稀土出口數量攀升至7742噸,同比增長60%,這涵蓋礦物或金屬形式的出口。
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不僅涵蓋17種稀土元素中的七種,甚至包括含有極少量管制材料的磁鐵。中國生產全球約90%的稀土永磁體,其余大部分由日本和德國的企業生產。
中國6月所有稀土產品出口的數據,將在星期五(7月18日)與下一批貿易數據一同公布,包括磁鐵在內的分項數據預計將于星期天(7月20日)公布。
美國農業部表示,明年生物燃料需求將占據美國豆油產量的一半以上
美國農業部周五表示,由于近期一連串聯邦政策舉措重塑了生物燃料行業,包括提高生物燃料混合要求、限制外國生物燃料及原料進口等,明年美國生物燃料生產商將消耗全國大豆油總產量的半數以上。在月度供需報告中,該部門大幅上調了對2025/26營銷年度生物燃料生產商大豆油用量的預測,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55億磅(約合703萬噸),較上月預測值高出11.5%,較當前營銷年度增長26.5%。新營銷年度起始日為今年10月1日。
美國大豆油出口量預計將在2025/26年度驟降至7億磅,較本銷售季度的26億磅大幅下滑,原因是國內用油需求增加。上月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提出,受生物質柴油強制摻混量激增及限制生物燃料進口措施推動,計劃提高2026-2027年煉油商在燃料中必須摻混的生物燃料比例。
這些政策舉措受到美國快速發展的生物燃料行業歡迎——此前數月的政策不確定性嚴重抑制了豆油、菜籽油及廢棄食用油等植物油基燃料的產量。
根據美國《可再生燃料標準》,煉油商必須將大量生物燃料摻混至美國燃料供應中,或向合規企業購買名為RINs的信用額度。美國農業部周五表示:"EPA不僅大幅提高強制摻混量,同時提議自2026年起減少進口可再生燃料及外國原料生產的可再生燃料所生成的RINs數量,此舉將提振豆油等國產原料需求。"
農業部指出,各州生物燃料強制摻混政策及特朗普政府近期頒布預算法案中的聯邦45Z清潔燃料生產稅收抵免政策,進一步推升了豆油在生物燃料領域的需求前景。受此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基準豆油期貨周五小幅走高,價格維持在6月23日觸及的七個半月高位下方震蕩。
MP材料公司獲數十億美元五角大樓交易
在全球礦產資源市場與地緣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耦合的時代背景下,美國稀土產業領域迎來重大戰略動向。MP 材料公司(MP Materials)正式對外披露,其已與美國國防部簽署總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的戰略協議。該協議的簽署不僅標志著美國稀土產業供應鏈體系的重構進程加速推進,更將對全球礦產資源產業格局及國防安全戰略布局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MP 材料公司作為美國稀土產業的領軍企業,自 2017 年成立便肩負著重振美國本土稀土產業的使命,其運營的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礦,是美國目前唯一在產的稀土礦山,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歷經多年發展,公司已構建起涵蓋采礦、加工到高級金屬化和磁體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在全球稀土市場占據重要一席。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美國國防部將豪擲 4 億美元購入 MP 材料公司的優先股,并獲得認股權證,交易完成后,美國國防部將一躍成為 MP 材料公司的最大股東。這筆巨額投資將主要用于支持 MP 材料公司擴大稀土加工能力以及提升磁鐵生產規模,助力其在美國本土打造第二條磁鐵制造工廠 ——“10X 工廠”。據悉,該工廠計劃于 2028 年正式投入運營,屆時將具備年產 1 萬噸稀土磁體的強大產能,這一數字將數倍于美國當下的稀土磁體年產量,極大提升美國在全球稀土永磁領域的話語權。
美國國防部之所以對 MP 材料公司慷慨解囊,背后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稀土,素有 “工業維生素” 的美譽,在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國防軍工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 F-35 戰機先進的航電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的核心部件,到潛艇的靜音推進裝置,高性能稀土磁體都是其中的關鍵支撐。然而,長期以來,美國雖坐擁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但其國內稀土加工能力卻近乎空白。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23 年美國稀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約 70% 源自亞洲,在稀土供應鏈上對國外,特別是對中國存在嚴重依賴。今年 4 月,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相關產業遭受重創,部分軍工生產線因稀土短缺陷入停滯,汽車行業也深受影響,福特、通用等車企工廠被迫減產。此次國防部對 MP 材料公司的投資,旨在從根源上解決美國稀土供應鏈的 “卡脖子” 難題,通過扶持本土企業,打造一條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稀土產業鏈,確保國防安全不受外部因素掣肘。
為進一步保障合作成效,美國國防部與 MP 材料公司還簽署了一份為期十年的 “兜底協議”。協議明確,國防部承諾在未來十年內,確保 MP 材料公司生產的釹鐠混合稀土,每公斤價格不低于 110 美元,若市場價格低于此標準,國防部將對差價予以補貼;若市場價格高于該標準,國防部有權分享 30% 的溢價收益。同時,MP 材料公司 “10X 工廠” 投產后十年內生產的所有稀土磁體,都將由國防和商業客戶全部包銷。這一系列舉措為 MP 材料公司的生產經營吃下 “定心丸”,極大降低了其市場風險,也為其專注于技術研發、產能提升創造了穩定環境。
消息一經公布,資本市場迅速做出反應。MP 材料公司股價在盤前交易中暴漲近 50%,市值瞬間激增數十億美元,成為當日美股市場的焦點。不僅如此,這一消息還引發美國稀土概念股集體上揚,USA Rare Earth、Energy Fuels 等相關企業股價紛紛飄紅,漲幅均超過 10%,彰顯出市場對美國稀土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強烈看好。
MP 材料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利廷斯基表示,此次合作是 “公私合作伙伴關系” 的典范,將有力加速美國本土稀土磁鐵全產業鏈的構建。他特別強調,盡管國防部成為公司最大股東,但公司運營控制權仍牢牢掌握在現有團隊手中,公司將繼續秉持市場化原則,在股東的支持下穩健發展。
從行業視角來看,MP 材料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的合作,無疑將推動美國稀土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一方面,大量資金的注入將促使 MP 材料公司加快技術研發步伐,提升稀土分離、提純以及磁體制造技術水平,逐步縮小與中國在稀土加工領域的巨大技術差距。目前,中國在稀土精煉技術上全球領先,產品純度可達 99.9999%(6N 級),而美國 MP 材料公司在重稀土分離提純方面能力薄弱,產品純度普遍不足 95%。另一方面,新工廠的建設與產能擴張將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吸引更多企業投身稀土產業,完善美國本土稀土產業生態。不過,美國構建獨立稀土供應鏈的征程并非坦途。蘭德公司預估,美國要建成一條自給自足的稀土供應鏈,至少需要十年時間,且需投入 100 億至 150 億美元巨額資金。期間,還需克服技術瓶頸、應對政策不確定性以及全球市場競爭等諸多挑戰。
此次 MP 材料公司與美國國防部達成數十億美元交易,是美國在稀土領域戰略布局的關鍵一步,對美國本土稀土產業發展、國防安全保障意義重大,也為全球礦業市場與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增添了新的變數,后續發展態勢值得持續關注。
在線訂購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