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保險+期貨” 棉花走出“阿瓦提”模式,持續優化不遺余力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2月的22210元每噸,下跌至2022年11月的12215元每噸。面對棉花價格的大幅下跌,棉農普遍存在較強的惜售心理,棉花收購及加工企業普遍面臨“收棉難”的問題。
樓市“小陽春”能持續嗎?未來又將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二手房市場同樣火熱。據北京市住建委官網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22192套,環比、同比均有一定增幅。
“中國制造”正加速邁向“中國智造”,工業互聯網進入快速增長期
日前發布的“2022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2022年中國云計算發展指數”顯示,2022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同比增長17%,連續四年保持超過15%的增幅,工業上云熱度持續攀升。
營收增長毛利下滑虧損擴大 造車新勢力業績喜憂參半
預計第一季度總交付數量將為1.8萬輛-1.9萬輛,同比減少45.0%-47.9%;收入預計為40億元-42億元,同比減少43.7%-46.3%。而理想、蔚來對于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量預計分別為5.2萬輛-5.5萬輛、3.1萬輛-3.3萬輛。
醫藥行業回歸創新驅動 政策演變倒逼企業加速轉型
2022年,該產品銷量大幅增長,致使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具體來看,上海誼眾2022年度主營業務中,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收入為2.36億元,同比增長5680.56%,占營業收入的99.89%。
人工智能發展邁入新高地 邁瑞醫療積極布局“AI+醫療”
目前,AI技術在邁瑞醫療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產線中均有應用。作為醫療器械的龍頭企業,邁瑞醫療還牽手騰訊AI Lab共同研發了“全自動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分析儀”(以下簡稱:閱片機),助力我國形態學檢測發展,加速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亞洲經濟體融合進程加快 中國仍是全球制造產業樞紐
2023年,在世界經濟放緩和全球化遭遇碎片化風險的大背景下,亞洲經濟體加權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4.5%,較2022年的4.2%有所提升,整體復蘇步伐繼續推進,區域生產、貿易、投資一體化和金融融合進程將加快。
高頻數據印證基建投資提速 交通等基建成主力 新基建亮點多
2月份,全國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為53.77%,環比增長13.16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3.18個百分點。開工先動土,挖掘機運行是工程項目開工的信號。數據顯示,2023年2月,挖掘機單月平均開工率為57.47%,超過2023年1月的54.79%,遠超2022年同期的44.44%。
白酒產業200億陣營擴容 分化加劇競爭格局如何演變?
數據顯示,2022年,茅臺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27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6.2%左右。其中茅臺酒營業收入約1077億左右,系列酒營業收入157億元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33%。
餐飲消費開年加速回暖 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新動能“助燃”餐飲市場
2023年1至2月,北京華天所屬各品牌整體同比增長約12%。其中,同和居食府、新川面館同比增長均超過20%。尤其是同和居食府、二友居2月份銷售額已超2019年,恢復至正常水平。
電力行業需要深度融入新基建 助力國家能源低碳安全
2022年底,我國發電裝機25.6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占全球超50%,煤電發電量占全球52.2%;風光發電裝機達到了7億千瓦,風光發電量達到1.19萬億千瓦時。
寶馬集團全面推進電動化轉型 純電車型銷量占比將提升至15%
根據官方信息顯示,2022年,寶馬集團共實現營收1426.1億歐元,同比增長28.2%;稅前利潤(EBT)約為235.09億歐元,較2021年增長46.4%;集團凈利潤約為185.82億歐元,同比增長49.1%。
國家統計局:2月份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二三線城市同比降幅收窄
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55個和40個,比上月分別增加19個和27個。
人工智能產業熱潮下求解技術革“新”產業“智”變:強創新 促應用 優生態
近期,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迅速成為全球科技界關注的焦點,國內企業也宣布相關業務布局。
新型導游人才日趨搶手 旅游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正當時
在許多人眼中,目前是“后疫情時代”,之前被疫情困擾和壓制的行業都應該盡快恢復起來。要急招導游,就是因為旅游業復蘇。因為旅行團有人報了,可沒有導游怎么行呢?所以導游也是必然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