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面向5G通信、元宇宙等領域需求 創新新型顯示產品供給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全行業產值超過4900億元,全球占比36%,繼續位居首位;其中,顯示器件產值3671億元,全球占比48%;顯示器件出貨面積1.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個百分點。
ChatGPT賦能農業保險 多地啟動“保險+期貨”項目推動鄉村振興
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保險金額達到4.57萬億元,我國農業保險承保主要農作物面積達到21億畝,約占全國播種面積的84%,承保農作物品種超過210種,基本覆蓋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豬等主要大宗農產品。
邁向具身通用人工智能 人形機器人成未來產業“蓄水池”
當前,一批企業正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宇樹科技發布H1人形機器人,實現較強的平衡、奔跑和避險能力,每臺售價9萬美元,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發貨。
百城房貸利率最新數據出爐! 9月平均房貸利率或下行
8月21日,貝殼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百城平均首二套房貸利率均與上月基本持平,維持歷史低位;銀行平均放款周期較上月縮短,放款速度為2019年以來最快。
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居全球第一 業內預測未來出口規模有望達千萬輛級
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234.1萬輛,同比增長76.9%,而來自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同期日本汽車出口量為202萬輛,同比增長17%,這意味著中國首奪半年度的全球汽車出口冠軍。
2023年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穩中有進,預計全年增長5%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2023年以來,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一季度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保持上升態勢,4、5月份在上年低基數之上各項指標高速增長,6月隨著對比基數的提升,主要指標增速有所放緩。
2023年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1.6%,業內多家企業海外業務亮眼
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總體保持平穩向好發展態勢,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均實現高速增長。根據光伏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均超過65%。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到289.2億美元,同比增長11.6%。
金融如何助力科技創新?多部門合作完善政策,鼓勵更多科創型企業發行上市
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上半年物流需求呈現趨穩向好發展狀態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60.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比1-5月提高0.3個百分點,二季度環比提高1.6個百分點,年內物流需求累計增長整體呈回升態勢。
住建部明確樓市調控方向:降低首套房首付比 落實認房不認貸
根據簡單算術平均計算,全國20個重點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平均值為24%。具體看,此類城市首付比例主要分為三檔,即35%、30%和20%??傮w上城市能級越高,首付比例越高;城市能級越低,首付比例越低。
2023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全面回暖 總票房破78億!
過去三年,電影市場受疫情影響,票房有所回落,2020年-2022年暑期檔票房分別為36.16億元、73.81億元和91.35億元。在影院全面復蘇之下,隨著時間推移,2023年暑期檔電影市場越來越火熱。
文旅部:2022年全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1202.89億元
2022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9739個,比上年末增加1369個;從業人員41.5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81萬人。其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1934個,占9.8%,從業人員10.71萬人,占25.8%。
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再創新高 “油電同價”插混崛起 中間價格車型成主戰場
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銷售占比將達20%,而2022年滲透率就已超過了20%,提前三年完成目標。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基金總裁方建華認為,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產銷量會突破90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將超過50%。
新能源充電樁平均利用率為7% 行業仍需探索數字化破局之路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車配套補能的基礎場站,已經開始進入到數字化的建設階段。建設充電樁需要土地,有些企業無法二者兼得,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充電行業必然是一個分散的市場。
5G發展進入下半場:我國基站數已超280萬個 5G-A加速邁向商用
截至2023年5月份,我國5G基站總數達到284.4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5.3%,縣級以上行政區覆蓋率達100%。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加速,截至2023年3月份,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總量超1.6萬個,覆蓋工業、港口、能源、醫療等多個領域。
中國近20城放松住房限購 限制性購房政策有望進一步松動
2023年以來,已有百余地方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超300次,其中濟南、長沙、廈門等近20個城市放松限購政策,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如杭州已多次出臺政策優化限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