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科學項目SKA—Low啟動建設
近日,國際大科學項目—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低頻孔徑陣列(SKA—Low)在澳大利亞啟動建設。
寵物行業覆蓋報告:子賽道爆發在即 把握自主品牌崛起機遇
目前我國寵物行業規模約3500億元,僅有美國的1/5,成長空間巨大:一方面,陪伴需求提升帶來寵物相關消費的“量”增。
國際團隊研發出超高速全息磁記錄方法
波蘭比亞韋斯托克大學和華沙理工大學的物理學家與來自日本和荷蘭的科研人員合作,提出一種利用超高速磁記錄來創建和顯示動態全息圖像的新方法。
國外開發出新型高精度水凝膠金屬3D打印技術
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水基化學3D打印技術,能夠打印單一金屬或多金屬合金,在一些條件下分辨率可比現有技術高出一個數量級。
國外新技術可同時繪制多個表觀遺傳標記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了Nano-CT,可以同時探測單個細胞和數千個細胞中的幾種不同組蛋白標記,更詳細地研究小鼠大腦中細胞如何獲得獨特屬性和專門化。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
國外研發珊瑚幼蟲計數系統以保護珊瑚礁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使用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了珊瑚產卵和幼蟲成像相機系統(CSLICS)和珊瑚生長評估(CGRAS)系統,可對珊瑚產卵數量進行自動化密集型計數并實時監測珊瑚幼蟲成長過程,從而幫助珊瑚幼蟲量化繁殖,以拯救白化的大堡礁。
國外首次在拓撲絕緣體中制造出激子
德國“維爾茨堡-德累斯頓卓越集群—量子物質復雜性和拓撲結構”(ct.qmat)的科研人員在拓撲絕緣體中制造出了激子,有助于新一代光控電腦芯片和量子技術研究。相關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
模擬芯片行業深度報告:模擬芯片周期波動小 長坡厚雪的優質賽道
模擬芯片以成熟制程為主,行業周期性弱。模擬芯片不依賴先進制程,產品生命周期長,價格波動小,對穩定性和成本要求高,主要依賴于工程師的經驗積累,對技術人員Know-how 能力要求較高,受海外國家半導體產業限制影響相對較小。
網絡安全行業深度追蹤系列第3期(2023年1月):Q4訂單持續改善 板塊復蘇趨勢明確
2022全年,采招網口徑下,行業整體(4家公司合計)中標訂單額為36.31億元,同比增長17%,四季度持續改善;其中,安恒信息、亞信安全保持快速增長,奇安信實現較快增長,深信服微增,但四季度改善趨勢明顯。
國外研究發現新的磁體家族
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鈷、鐵和鎳的非典型復雜化合物可能表現出單離子磁體的特性。這將有助于采用此種物質制造用于存儲信息的超高密度高效電子元件基礎設備,其容量是現代設備的一千倍。
美國NASA實驗室擬制造新一代近地天體追蹤太空望遠鏡
近日,美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宣布其“近地天體勘測者”(NEO Surveyor)望遠鏡已通過嚴格的技術和項目審查,將進入最終設計制造階段,并將制定其技術、成本和進度基準。
我國科學家揭示幼兒通過觀察學習延遲滿足的神經機制
延遲滿足的能力對于成功和健康的生活至關重要。幼兒學習這種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是觀察成人的行為,其中潛在的神經機制仍然未知。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了幼兒通過觀察成人行為學習延遲滿足的認知策略和神經機制。
科學家繪制人腦嬰兒階段的多面圖譜
人類腦圖譜是理解腦結構和功能的基石,用于處理分析從不同個體收集的大腦特征。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團隊繪制人腦嬰兒階段的多面圖譜。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Methods》,題為:Multifaceted atlases of the human brain in its infancy。
我國科學家揭示免疫治療失效的潛在機制
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肝臟腫瘤,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目前,免疫治療已經成為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方案。然而,僅有部分患者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針對肝癌免疫治療失效機制的探索仍舊存在巨大盲區。
新研究揭示腎癌腫瘤形成的新機制
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由雷帕霉素復合物1(mTORC1)信號通路的靶點過表達導致的腎癌腫瘤形成新機制。這一發現為那些最具侵略性的腎細胞癌指明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科學家發現第三代樹枝狀聚酰胺胺可以靶向脂肪的特定區域,抑制脂肪細胞的不健康存儲
肥胖本身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與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密切相關。如今,肥胖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成為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肥胖人群規模的漸趨增長也將為國民經濟帶來沉重負擔,臨床數據表明肥胖與個人年醫療支出成顯著正相關,包括增加31.8%的直接醫療成本和61.8%的間接醫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