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肝臟的神經保護作用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全球性的公共醫療和社會經濟問題,具有病情急、變化快、病死率高、致殘率高、預后差等特點。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有5000萬人遭受創傷性腦損傷,而中國的TBI患者絕對數量超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我國科學家揭示中國人群顱內動脈瘤不穩定性的標志物和風險分層模型
顱內動脈瘤是導致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國人群中的影像學檢出率約為7%,但超過2/3的顱內動脈瘤是通過體檢等方式發現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
電氣設備行業周報: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獲批 特高壓建設持續推進
一周市場表現。上周(2023.07.24-2023.07.28)上證綜指漲3.42%,深證A指漲2.03%,滬深300 指數漲4.47%,電氣設備指數漲1.22%,電氣設備指數表現弱于深證A 指、上證綜指、滬深300 指數。
預制菜行業專題:預制菜C端滲透提速 老字號餐企順勢發力
中國預制菜行業擁有萬億級潛力市場,疫后C 端滲透率加速提升。預制菜是餐飲工業化的產物,通過將分散的流程集中前置處理及保鮮運輸以平衡效率及口味。權威機構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預制菜規模達4196 億,19-22 年CAGR 近20%;2030 年有望達到1.2 萬億。
我國科學家為吲哚布芬治療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高級別臨床證據
抗血小板治療是卒中二級預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作為可逆的血小板環加氧酶抑制劑,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較低的出血風險,并且如果發生出血可在停藥后迅速止血。
連續血糖監測(CGM):現象級大單品 開啟血糖管理新紀元
糖尿病患者基數龐大,CGM 較BGM 優勢顯著。2021 年中國成年糖尿病患者(20-79 歲)人數約為1.41 億人,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第一大國。血糖監測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目前主要手段包括指尖血糖監測、連續血糖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等。
科學家構建兔發育的形態學和分子圖譜
由于小鼠的易實驗性和強遺傳性,其一直是生物醫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動物模型。但是,胚胎學研究發現,小鼠早期發育的許多方面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從而使有關人類發育的推論復雜化。英國劍橋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構建了兔發育的形態學和分子圖譜。
農林牧漁行業周報:臺風極端天氣致短期豬價大漲 去化大勢未變建議逢低分批布局
周觀察:臺風極端天氣致短期豬價大漲,去化大勢未變建議逢低分批布局臺風暴雨極端天氣及情緒博弈共驅短期豬價大漲。據涌益咨詢,截至2023 年7月28 日,全國生豬銷售均價為15.10 元/公斤(周環比+0.95 元/公斤)。
醫藥生物:生物制品2023年1~6月批簽發梳理
1. HPV:批簽發353批次(+62.67%),其中沃森雙價苗28批次(+366.67%),GSK雙價苗4批次(+100%),智飛(代理默沙東)四價苗26批次(+18.18%),智飛(代理默沙東)九價苗65批次(+62.50%)。
我國科學家發現“有形”生物鐘及其節律調控機制
生物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與健康息息相關。節律如果發生異常,可引發睡眠障礙、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時可導致腫瘤、糖尿病、精神異常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大腦的視交叉上核(SCN)是生物鐘的指揮中樞,協調外周器官的生物鐘,調控多種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力、體溫、血壓、食欲等。
房地產行業:政策密度為上
關于房地產需求端政策的著力點,臨近市場一致預期的“大招”,即取消一線城市認房認貸,在落地之前,關注政策演進和密度。
金屬3D打印行業深度報告:傳統技術的革新 高成長與高壁壘
金屬3D 打印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高端領域,消費電子行業有望打開需求天花板,金屬3D 打印市場規模增速有望快于行業整體。在原材料端、打印設備和技術端均有較高技術壁壘,關注行業中上游投資機會。
金融如何助力科技創新?多部門合作完善政策,鼓勵更多科創型企業發行上市
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上半年物流需求呈現趨穩向好發展狀態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60.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比1-5月提高0.3個百分點,二季度環比提高1.6個百分點,年內物流需求累計增長整體呈回升態勢。
住建部明確樓市調控方向:降低首套房首付比 落實認房不認貸
根據簡單算術平均計算,全國20個重點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平均值為24%。具體看,此類城市首付比例主要分為三檔,即35%、30%和20%??傮w上城市能級越高,首付比例越高;城市能級越低,首付比例越低。
科學家發現超聲波可以誘導人工冬眠
冬眠是一種特殊的生理狀態和生存策略。在冬眠狀態中,哺乳動物如熊和一些嚙齒類動物通過抑制新陳代謝、降低體溫和減緩其他生理過程以節約能量,來應對致命的環境壓力。最新研究發現,冬眠狀態受大腦控制,而大腦則充當一個中央的“開關”。如果能以非侵入性的方法打開這個“開關”,安全無損的實現人工冬眠有望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