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002466.SZ)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報告。2021年上半年,天齊鋰業的營業收入為23.51億元,同比增長25.13%;歸母凈利潤為8579.75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2020Q1-2021Q2按報告期天齊鋰業凈利潤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智研咨詢整理
財務表現上,2019年第三季度以來,天齊鋰業經歷了連續七個季度的虧損后,終于在2021年第二季度末實現盈利。
對此,天齊鋰業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實現盈利主要由以下三個原因導致:一是鋰化工產品的銷量和售價較上年同期明顯增加;二是公司持有的智利化工礦業公司(下稱“SQM”)的B類股領式期權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三是利息費用的減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天齊鋰業的財務費用為7.95億元,較2020年同期減少了23.41%,利息支出成本明顯下降。
實際上,天齊鋰業之所以會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出現虧損,與其財務費用較高息息相關。繼2012年斥資40億元收購鋰礦石巨頭泰利森后,2016年,天齊鋰業再度耗資40.66億元收購SQM23.77%的股權,并于2018年完成交易。而2016年天齊鋰業的總資產也不過112.06億元。
需注意的是,第二次收購項目給天齊鋰業帶來了35億美元的并購貸款,從而導致了財務費用的急劇上升。2021年二季度末,天齊鋰業的資產負債率為82.66%,較去年末增加0.34個百分點。
不過,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隨著銀團并購貸款展期、控股股東天齊集團向天齊鋰業提供財務資助,加之鋰行業逐步復蘇帶來鋰價上漲,該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有所緩解。2021年6月末,天齊鋰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6.81%。
另一方面,2021年7月,天齊鋰業還通過全資子公司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IGO,并將交易所獲資金中的12億美元用于償還銀團并購貸款及對應的全部利息,并于2021年8月償還了0.11億美元本金及對應的全部利息。
雖然截至6月末,天齊鋰業尚有約18.73億美元的并購貸款本金余額未償還,但該公司在8月30日的機構調研會議上表示,截至8月底,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下降至63%,資產負債結構得到改善,現金利息支出減少,財務費用明顯降低。
不過,IGO的注資對于天齊鋰業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內此舉確實可以幫助該公司度過債務危機,但長期看,天齊鋰業要真正回血,還是得看其自身的經營情況。
此外,雖然目前IGO注資的交易已實施完成,但澳大利亞稅務局仍在就上述交易的交易結構可能產生的稅務影響進行審查和評估,可能會產生罰款、利息等額外的稅務成本。也就是說,IGO的注資交易為天齊鋰業帶來了潛在的稅務風險。
天齊鋰業是一家集上游鋰資源儲備、開發和中游鋰化工產品加工為一體的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該公司主營業務主要由鋰精礦開發銷售和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兩部分構成。
隨著全球鋰電市場和產業鏈的崛起,中國及全球對于鋰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其中中國每年的需求量約占全球總需求量的三分之二。受下游需求持續向好的影響,鋰資源作為“白色石油”,處于供不應求的情形。因此,擁有豐富鋰礦資源的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將具備較大的優勢。
目前全球鋰資源供給是以礦石提鋰為主,鹽湖提鋰為輔。而全球過半鋰資源以鹽湖鋰形式存在,因而未來鹽湖提鋰的發展潛力巨大。
天齊鋰業在這兩種提鋰方式上均有布局。首先,由天齊鋰業控股的泰利森是全球最大的鋰輝石供應商,擁有鋰輝石礦-西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礦,且該礦品質優良,有著高達2.1%的氧化鋰平均品位。其次,天齊鋰業還通過收購擁有阿塔卡瑪鹽湖開采權的SQM公司股權,實現了對鹽湖鹵水型鋰資源的戰略布局。
此外,半年報還顯示,天齊鋰業目前擁有的泰利森格林布什鋰輝石礦的在產鋰精礦產能達134萬噸/年,能持續、穩定供應高品質的鋰輝石精礦。
同時,該公司還在持續擴產。2018年,泰利森第三期鋰精礦擴產計劃正式啟動,2021年6月該公司將該擴產計劃試運行時間提前至2024年前完成。該項目達產后,天齊鋰業將實現化學級鋰精礦產能增加至180萬噸/年的目標。
綜合來看,天齊鋰業同時布局鋰礦山和鹽湖鹵水礦這兩大資源原材料,依托豐富且優質的鋰資源實行擴產計劃,確保了該公司鋰資源供應穩定和產品品質可控,長期來看,有利于提升該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2021-2027年中國鋰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21-2027年中國鋰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國磷酸鐵鋰重點企業分析,2021-2027年中國鋰工業發展前景預測分析,2021-2027年中國鋰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