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信息門戶

2025年四川省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錨定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目標,全力推進“3+1”主導產業新質生產力培育[圖]

內容概要:德陽市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創新驅動為內核、產業協同為紐帶、綠色低碳為底色,構建起“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立體化發展架構。在“3+1”主導產業層面,機械裝備依托東方電氣等鏈主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躍遷,材料化工聚焦新能源材料突破技術壁壘,食品飲料以品質化、品牌化深耕細分市場,數字經濟則以“智改數轉”賦能傳統產業全鏈條;新興產業賽道上,通用航空與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加速成型,搶占技術制高點;現代服務業深度嵌入制造業生產環節,研發設計、智慧物流、科技金融等業態與制造業形成“研發-生產-服務”閉環,同時生活性服務業以消費升級為導向拓展新場景。通過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產業鏈精準招商、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組合拳,德陽正推動產業生態從“單點突破”向“鏈式協同”“集群共生”升級,形成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互促共進、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相關企業: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重(德陽)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四川寶石機械鉆采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德陽科吉高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漢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省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四川東樹新材料有限公司、德陽三環科技有限公司、亨通精密銅箔科技(德陽)有限公司、蜀芯(德陽)半導體有限公司、華夏鯤鵬信息技術(德陽)有限公司、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德蘭航宇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


關鍵詞:四川省德陽市、新質生產力、能源裝備、油氣鉆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車、白酒、煙草、電子元器件、通用航空及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北斗導航


一、新質生產力行業概述


新質生產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的新的詞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總的來說,新質生產力是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載體的先進生產力。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


二、四川省德陽市經濟運行情況


德陽市作為四川省經濟強市,憑借“三線建設”奠定的產業根基與成都都市圈核心節點的區位稟賦,錨定“中國裝備科技城”與“世界美酒特色產區”雙核驅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以“經濟總量重返全省前三”為攻堅目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勇擔使命、競進爭先,現代化建設步伐穩健有力。2024年全市經濟運行量質齊升,地區生產總值達326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2%,增速位列全省前列。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協同發力,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6.2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1677.1億元、增長9.1%(貢獻率達64.2%),第三產業增加值1312.1億元、增長6.0%,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為8.5:51.4:40.1,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服務業提質增效態勢明顯,彰顯出德陽高質量發展的強勁韌性與澎湃動能。

2020-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地區生產總值及產業結構(單位:億元)


德陽市工業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在裝備制造、材料化工、食品飲料等主導產業以及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均取得顯著成效,呈現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2024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1525.2億元,同比增長9.3%,貢獻率達60.1%,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至1552戶,增加值增速達14%,其中"3+1"主導產業表現尤為亮眼:機械裝備(15.8%)、材料化工(16.9%)、數字經濟(16.5%)三大產業領跑增長,食品飲料產業保持7.9%的穩健增速。高技術制造業更實現22.5%的爆發式增長,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以48.8%的增速成為最大亮點。


通過實施工業強市戰略,2024年德陽工業發展取得突破性成就:工業總產值突破4800億元,利潤總額超310億元,連續四年蟬聯全國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雙百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藍鯨倍增企業貢獻2130億元產值,燃機智慧制造基地建成投產,中小型燃機項目入選省級重點,成功獲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德陽經開區躋身"千億園區",德陽高新區獲評國家級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兩個省級化工園區初具規模,展現出強勁的集群發展優勢。

2020-2024年四川省德陽市全年工業增加值及同比增速(單位:億元)


2024年德陽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獲評國家創新驅動示范市,并榮膺"中國裝備科技城"稱號,標志著城市創新能級實現質的飛躍。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旌湖實驗室正式揭牌,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實體化運行,德陽大學科技園順利開園并吸引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精密制造等5個重點項目落地。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機構相繼落戶,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創新主體培育成果豐碩,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5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收突破1700億元,同比增長12%。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進展,32項"卡脖子"技術被成功突破:國機重裝完成國內首次超大噸位高溫合金冶煉和鑄造,東方電機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150兆瓦級大型沖擊式水輪機轉輪投入運行,東方汽輪機實現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商用化突破,東方鍋爐研制出世界首臺3000噸級粉煤加壓氣化爐,東方風電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入選"央企十大國之重器",特變電工成功研發飛機耐磨供電電纜打破國外壟斷??萍汲晒D化成效顯著,全年轉化成果35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53.6億元,增速高達142%,榮獲全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7項,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20-2024年德陽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單位:家)


三、四川省德陽市新質生產力政策背景


20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系統闡釋新質生產力理論,將其定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引擎與關鍵驅動力,這一重大理論突破不僅為新時代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更成為地方破局產業升級、重塑競爭優勢的根本遵循。面對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三大機遇,德陽市圍繞“3+1”主導產業提質倍增目標,先后出臺《德陽市支持“3+1”主導產業提質倍增的若干政策》《支持企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行動方案》《德陽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德陽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支持實施細則》《圍繞產業生態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從產業培育、創新驅動、技術改造、數字轉型、服務保障等多個維度協同發力,為德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系統化、全方位的政策支撐。

四川省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相關政策


德陽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錨定“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目標,明確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筑牢高質量發展硬支撐。報告聚焦四大核心任務:一是以“存量倍增、增量突破”為抓手,推動先進制造業提質升級,圍繞能源裝備、油氣鉆采等特色優勢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打造白酒、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集群,同時前瞻布局通用航空、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賽道,培育工業機器人、北斗導航等“新星”產業鏈,全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強市;二是以數字化全鏈條賦能驅動數字經濟躍升,構建“一核兩帶一飛地”產業空間格局,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500億元;三是實施服務業提升行動,出臺專項政策推動工業企業“主輔分離”,培育A級物流企業,年內新增規模(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超150家,沖刺省級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四是強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緊扣“3+1”主導產業,聚焦鋰電、極限制造等細分領域,圍繞“3個10”目標精準招引鏈主、鏈核、鏈源企業,以鏈式思維激活產業生態,為德陽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2025年德陽市發展新質生產力四大任務


、四川省德陽市現代化產業體系


德陽市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創新驅動為內核、產業協同為紐帶、綠色低碳為底色,構建起“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立體化發展架構。在“3+1”主導產業層面,機械裝備依托東方電氣等鏈主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躍遷,材料化工聚焦新能源材料突破技術壁壘,食品飲料以品質化、品牌化深耕細分市場,數字經濟則以“智改數轉”賦能傳統產業全鏈條;新興產業賽道上,通用航空與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加速成型,搶占技術制高點;現代服務業深度嵌入制造業生產環節,研發設計、智慧物流、科技金融等業態與制造業形成“研發-生產-服務”閉環,同時生活性服務業以消費升級為導向拓展新場景。通過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產業鏈精準招商、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組合拳,德陽正推動產業生態從“單點突破”向“鏈式協同”“集群共生”升級,形成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互促共進、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德陽市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川省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產業空間布局及產業鏈集群


德陽市立足"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點的區位優勢,科學構建"兩帶兩山、一軸一核"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在農業空間布局上,以中部平原和東南丘區兩大現代農業耕作帶為主體,打造"天府糧倉"核心區——中部平原帶重點建設現代糧油產業園區,東南丘區帶則通過"旱改水"等工程提升耕地質量,同時依托龍門山和龍泉山特色農業區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形成立體化現代農業體系。生態安全格局方面,強化龍門山-邛崍山生態屏障功能,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構建"六江一渠"水系生態廊道系統,形成連續完整的生態安全屏障。城鎮發展格局上,依托成德綿城市發展軸集聚創新要素,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強化中心城區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輻射力,推動什邡綿竹、中江等節點城市協同發展,形成梯度有序、功能互補的城鎮體系。

德陽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產業依托"兩帶兩山、一軸一核"空間布局。以中心城區為創新引擎,重點打造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策源地,驅動產業創新升級;沿成德綿發展軸構建先進制造產業帶,集中布局新能源裝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依托龍門山生態優勢培育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結合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在凱江流域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建設,賦能傳統農業轉型升級。通過“鏈主企業引領、產業園區承載、創新平臺支撐”三位一體協同模式,德陽已培育出東方電氣智能裝備、二重重裝新材料等5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并配套建成3個省級實驗室與5個中試基地,構建起覆蓋研發設計、中試孵化、規模生產的全鏈條產業空間體系,推動創新要素在國土空間上高效配置與產業集群梯度發展。當前,德陽正加速推進產業體系向創新驅動型轉型,以“數實融合”為突破口,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產業空間布局及產業集群分布情況


德陽市已形成以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集聚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有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推動發電設備、重型機械裝備等產業領先發展;先進材料方面,四川省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東樹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引領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研發生產;電子信息產業中,德陽三環科技有限公司、亨通精密銅箔科技(德陽)有限公司等在電子陶瓷、電子銅箔等領域成績斐然;新能源領域,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等積極布局風力發電、新能源充電設備等產業;航空航天產業,四川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涵蓋航空航天零部件、通用航空器等多領域,共同推動德陽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德陽市重點產業鏈及代表性企業


、四川省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發展趨勢


德陽市新質生產力發展已進入加速成長期,呈現"三化協同、創新引領"的顯著特征。未來,德陽將著力構建"一核三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重點突破航空材料、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技術;培育新能源裝備、商業航天、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集群;深化成德同城化產業協同,共建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全覆蓋,打造"零碳產業園"示范樣板。具體發展趨勢如下:


1、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高端化升級


德陽市將依托高端能源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傳統優勢產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例如,通過推動東方電氣、國機重裝等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如新型發電設備、航空復合材料),形成“研發—制造—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同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2、綠色低碳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


德陽市將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以氫能、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例如,通過實施《德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加快氫能裝備研發和場景應用,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氫儲能等示范項目落地。此外,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加速布局,形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的“雙輪驅動”格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3、區域協同與開放合作深化拓展


德陽市將深化與成都的同城化發展,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和資源共享。例如,通過共建產業園區、聯合申報重大科技項目等方式,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同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國際市場,推動高端裝備、綠色建材等優勢產品“走出去”。此外,德陽市還將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本文采編:CY379

文章轉載、引用說明:

智研咨詢推崇信息資源共享,歡迎各大媒體和行研機構轉載引用。但請遵守如下規則:

1.可全文轉載,但不得惡意鏡像。轉載需注明來源(智研咨詢)。

2.轉載文章內容時不得進行刪減或修改。圖表和數據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數據來源。

如有違反以上規則,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版權提示: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

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用潤滑油液應用及

監控分技術委員會

聯合發布

TC280/SC6在

用潤滑油液應

用及監控分技

術委員會

標準市場調查

問卷

掃描二維碼進行填寫
答完即刻抽獎!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