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紅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近年來全球紅薯產量和收獲面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紅薯產量為9032.63萬噸,收貨面積為7738.97千公頃,截至2022年全球紅薯產量約為8706.4萬噸,收貨面積約為7196.47千公頃。
關鍵詞:紅薯相關政策、紅薯收購規模、紅薯產量、紅薯表觀消費量、紅薯發展趨勢
一、紅薯行業概述
紅薯別稱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紅薯。紅薯除作主糧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業的重要原料,根、莖、葉又是優良的飼料,每年9月底十月上市。紅薯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糖類、蛋白質、脂肪、纖維素、果膠、維生素、鈣、鐵、磷等礦物質。紅薯中淀粉含量豐富、淀粉提取工藝簡單,且淀粉是農產品加工中應用范圍最廣泛,可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紡織、造紙、環保等領域。
二、中國紅薯行業相關政策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利好農產品加工行業的政策,推動紅薯行業的發展。
三、全球紅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紅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近年來全球紅薯產量和收獲面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紅薯產量為9032.63萬噸,收貨面積為7738.97千公頃,截至2022年全球紅薯產量約為8706.4萬噸,收貨面積約為7196.47千公頃。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紅薯行業市場供需規模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
四、中國紅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甘薯具有高產穩產、抗旱耐瘠、適應性廣、用途多等特點,不僅是重要的糧食作物,而且還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按甘薯用途可將甘薯分為鮮食型及食品加工用型、淀粉加工用型、蔬菜用型和觀賞用型等,近年來甘薯的營養價值重新被人們認識,經濟效益顯著增加。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紅薯收購市場規模約為627.9億元,市場收購均價約為1.40元/kg。
中國的紅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紅薯的栽培分布很廣,南起南海諸島,北至內蒙古,西北達陜西、隴南和新疆一帶,東北經遼寧、吉林延展到黑龍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黃淮海、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是我國紅薯主產區。目前國內紅薯生產大省主要有河南、四川、山東、湖南、湖北、安徽等。在四川分出重慶之前,是四川最多,現在國內最大的紅薯產地是河南省。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紅薯產量約為4706.46萬噸,表觀消費量約為4704.02萬噸。
五、中國紅薯行業重點企業
中國紅薯種植規模主要以四川、重慶、廣西、貴州等西南地區以及廣東等區域為主,這些主產區的紅薯生產規模占全國總生產規模的60%左右;南北方的紅薯生產分布沿秦嶺-淮河一線逐漸向南部和西南地區聚集。目前,我國紅薯深加工產業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整體行業處于序發展狀態,整體競爭格局表現為分布散、行業集中度低??傮w而言,由于紅薯市場需求較大,且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企業間的競爭并不明顯。目前國內紅薯企業帶動能力差,紅薯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利用少,與豐富的紅薯資源相比較極不相符。
六、中國紅薯行業發展趨勢
1、食用價值進一步提升
紅薯的營養豐富,其中含有大量的可食用纖維,礦物質,維生素,黏多糖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適量食用能夠提供大量的熱能和營養素,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以及食品營養的需求越來越高,紅薯的保健作用受到了足夠的關注。紅薯作為堿性食品,能有效消除大量肉類產品的攝入而導致的營養失衡問題,吃紅薯具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速排泄,減少動物性食品中有害物質在人體內的危害,從而起到身體保健,防癌促健康的作用。
2、品牌效應凸顯
目前種植的紅薯品種有十余種,除了供人們食用之外,還延伸加工紅薯干、紅薯餅、紅薯粉條及各種休閑食品。同時,全方位展示養生紅薯家宴、紅薯粉條、紅薯面粉、紅薯飲料和各種紅薯小食品,借助電商平臺、微商團隊和紅薯經銷商,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推介,提高紅薯產業質量效益和紅薯品牌市場競爭力。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njjkdl.com)發布的《中國紅薯行業市場供需規模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紅薯行業市場供需規模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紅薯行業市場供需規模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國紅薯行業重點企業分析,2025-2031年紅薯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2025-2031年中國紅薯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