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商湯科技智能計算中心點亮儀式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舉行,標志著這一設計峰值算力全國最強、總投資約56億元的人工智能計算基礎設施一期竣工并啟動運營。商湯智算中心將承載長三角開展大規模人工智能研發和產業化重任,助力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儀式上,市經信委授予智算中心“上海人工智能融合賦能中心”稱號。
能完成1萬億參數模型訓練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介紹,智算中心是商湯AI大裝置的重要算力基座,其設計峰值算力高達每秒374億億次浮點運算,在全國排名第一,也是亞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
算力資源是人工智能研發的基礎。2018年4月,商湯啟動了人工智能計算原型機研制項目。2020年7月,智算中心在臨港新片區開工建設。同年12月,智算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完成。從開工到封頂僅用時168天,刷新了臨港建設速度的紀錄。
智算中心能提供大規模彈性算力,完成1萬億參數模型的完整人工智能訓練。通過整合海量計算資源,智算中心將使商湯AI大裝置像流水線工廠,對不同場景實現算法模型的底層抽象,以模塊化平臺套件打造通用型服務平臺。
為了保護客戶的數據隱私,智算中心建有獨立的物理機房,可實現物理隔離,并借助隱私安全計算技術,為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不同層面的資源隔離。
由于采用了一系列綠色低碳技術,智算中心的功耗預計比我國數據中心的平均水平低10%左右,每年可節省約4500萬千瓦時。
預計2025年前后,智算中心將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峰值排放量估計不超過3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預計2050年前后,將達到凈零排放。
為產業科研和政務賦能AI
智算中心有哪些應用前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說,公司將通過智算中心,把AI大裝置的技術能力向合作伙伴開放,為產業、科研和政務提供云服務,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商湯與國內多家高校、企業和專業機構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算力產業生態聯盟,希望實現“扶持一批芯片企業,培育一個軟件生態,繁榮一群應用開發”的目標。
在產業領域,客戶可以在無需深厚專業知識和資本投入下,利用商湯AI大裝置開展自動化的人工智能模型生產和部署。“可以理解為我們幫汽車主機廠建造一個個人工智能生產車間,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車艙,都可以幫企業建。”楊帆說。
在科研領域,智算中心將致力于成為國內一流的科研創新服務底座,憑借海量的算力資源、集群調度優勢和完整的人工智能算法工具鏈,為上海和長三角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創新主體服務。目前,商湯已與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等科研機構和高校達成合作意向。
在政務領域,智算中心與方舟城市開放平臺協同,將助力商湯為管理部門更好賦能,支持“一網統管”體系建設,加速城市治理智慧化進程。據了解,商湯為上海“一網統管”提供了上百種人工智能算法應用,這類算法的迭代生產,今后就可使用智算中心的算力資源。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