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信息門戶

智研產業百科

一、定義及分類
二、行業政策
三、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2、資金壁壘
3、人才壁壘
四、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五、行業現狀
六、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七、競爭格局
八、發展趨勢
1、加速高端化與智能化發展
2、國產化替代加速
3、產業鏈協同與生態構建

海洋專用儀器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海洋相關政策逐步落地實施,國內水產養殖、海洋生物等海洋經濟產業均加速發展,海洋專用儀器應用需求呈現不斷上升態勢,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開始深耕海洋專用儀器領域,使得產業得以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33.2億元增長至68.38億元。


、定義及分類


海洋專用儀器是指支撐海洋科學研究與資源開發的核心裝備,其發展經歷了從機械式設備向電子化、智能化系統的跨越。早期以顛倒溫度計、印刷海流計等機械裝置為主,現代則涌現出溫鹽深剖面測量系統(CTD)、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等精密儀器。中國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技術突破,例如2024年公開的“感應耦合傳輸CTD”和“定點式溫鹽深測量系統”。典型應用包括ARGO浮標全球海洋環流監測、FLIP浮式平臺聲學參數測量等,為深海探測與海洋生態研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海洋專用儀器代表性產品


二、行業政策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將海洋強國戰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之一,出臺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關于推動海洋能規?;玫闹笇б庖姟返纫幌盗姓呶募μ嵘Q蠊こ萄b備自主研發能力,加速推動海洋專用儀器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同時,為推動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相關部門不斷完善行業標準和規范。例如,國家海洋局發布了《海洋計量工作管理規定》等文件,加強海洋行業計量監督管理,規范海洋專用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及技術規范制修訂工作。此外,有關部門還制定了海洋儀器鑒定定型工作暫行規定,對海洋儀器的科研成果、試制產品進行技術指標審查和性能考核,確保儀器質量滿足任務書要求。這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有效支持了我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的發展。

中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相關政策


、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海洋專用儀器行業面臨的首要壁壘是技術壁壘。海洋環境的復雜性和極端性對儀器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測量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例如,深海探測儀器需承受高壓、低溫等極端條件,而高精度海洋傳感器則需滿足長期穩定運行的需求。目前,國內企業在深海探測、高精度傳感器等核心技術領域仍存在短板,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基礎工藝依賴進口。此外,海洋儀器的研發涉及多學科交叉,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巨大,使得中小企業難以承擔。技術壁壘的存在限制了國內企業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導致進口產品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2、資金壁壘


資金壁壘是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發展的另一大障礙。海洋儀器的研發、生產和測試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包括高端設備購置、研發人員薪酬、實驗材料消耗等。以海底地震儀為例,其研發涉及浮標設計、傳感器制造、電纜鋪設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巨額資金支持。此外,海洋儀器的市場驗證周期長,回報慢,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資金壁壘成為其進入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的主要障礙,限制了行業的競爭活力和創新能力。


3、人才壁壘


海洋專用儀器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極高,但目前國內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具備跨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稀缺。海洋儀器的研發涉及海洋學、電子工程、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要求研發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然而,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海洋儀器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導致人才供給不足。此外,海洋儀器行業的工作環境艱苦,待遇相對較低,也影響了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率。人才壁壘的存在制約了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速度。


、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產業鏈上游為核心材料與零部件供應環節,主要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塑料、鈦合金等原材料,以及芯片、傳感器、水下電機、密封件、抗腐蝕電路板等零部件。產業鏈中游為海洋專用儀器設備研發與制造環節,代表廠商有中天科技、中船科技、海蘭信等。產業鏈下游為海洋專用儀器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海洋科研、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漁業、海洋工程等。海洋專用儀器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產業鏈
鋼鐵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華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河鋼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有色金屬
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華宇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南京云海特種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東義鎂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鴻富晉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
春興精工(常熟)有限公司
鈦合金
品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惠云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浦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湘投金天鈦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長沙景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海洋科研
海洋資源開發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漁業
下游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0年3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簡稱“海蘭信”。海蘭信一直在海洋高科技領域深耕,已在雷達、智能航海及智慧海洋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主營業務包括有智能航海、海洋重大裝備、近海雷達觀測網、海底數據中心(UDC)等。數據顯示,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海蘭信營業收入分別為3.84億元、3.46億元,同比變化率分別為-49.06%、639.08%。

2022-2025年3月海蘭信營業收入變化


(2)基康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康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8年,2022年12月20日成功登陸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簡稱“基康儀器”?;祪x器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監測終端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同時提供安全監測物聯網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基康儀器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已在水電站、核電站、風電場、油氣儲運、水利工程、地鐵、高鐵、橋梁、隧洞、港口碼頭、市政建筑、文物、礦山、地質災害等應用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包括三峽、白鶴灘,南水北調、小浪底水利工程,港珠澳大橋,大連灣海底隧道,云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中國天眼等項目。數據顯示,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基康儀器營業收入分別為3.57億元、0.78億元,同比變化率分別為8.57%、19.07%。

2022-2025年3月基康儀器營業收入變化


五、行業現狀


隨著資源與能源的消費日益劇烈,陸上或淺海的資源己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為了滿足國家未來發展的潛在需要,各國政府對深海的技術研發與資源的獲取均制定了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的計劃。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海洋相關政策逐步落地實施,國內水產養殖、海洋生物等海洋經濟產業均加速發展,海洋專用儀器應用需求呈現不斷上升態勢,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開始深耕海洋專用儀器領域,使得產業得以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33.2億元增長至68.38億元。根據市場預測,至2030年國內海洋專用儀器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至96.11億元。

2013-2030年中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規模變化


、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產業發展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將海洋強國戰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之一。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的發展,包括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扶持、技術創新獎勵等。這些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同時,政府還加大了對海洋科研項目的資金投入,推動了海洋專用儀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些政策與資金的支持,為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市場應用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海洋專用儀器的需求持續增長。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監測等領域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海洋專用儀器需求迫切。特別是在深海探測、海洋資源勘探、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海洋專用儀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隨著智慧城市、環境保護和災害預警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海洋專用儀器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市場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


(3)研發力度增強,技術加速創新升級


近年來,我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國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海洋專用儀器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例如,在傳感器技術、數據融合技術、智能化技術等方面,國內企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海洋專用儀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產業升級的推進,海洋專用儀器行業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不利因素


(1)部分核心技術仍依賴進口


我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在核心技術領域仍存在明顯短板,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基礎工藝依賴進口。例如,高精度傳感器、深海探測設備等核心部件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企業難以實現自主生產。這種技術依賴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還限制了產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此外,核心技術缺失也導致我國海洋專用儀器在高端市場難以突破,無法滿足國家對深海資源開發、海洋環境監測等領域的迫切需求。


(2)產業化水平較低


盡管我國在海洋專用儀器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蒲谐晒c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脫節,大量科研成果未能有效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這主要源于產學研結合機制不完善,企業參與度不足,以及市場應用推廣力度不夠。此外,海洋專用儀器的生產涉及多學科交叉,技術門檻高,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高額的研發和產業化成本,進一步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3)市場競爭激烈且不均衡


我國海洋專用儀器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占據,國內企業在高端市場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國外品牌憑借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國內企業則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激烈。這種不均衡的市場競爭格局導致國內企業利潤空間有限,難以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此外,用戶對進口儀器的偏好和信任度較高,也進一步壓縮了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


七、競爭格局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開始了海洋專用儀器相關研制工作,但這一時期所研制的儀器設備是純機械式的。從六十年代開始,我國陸續開展了三次全國海洋儀器會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形成了浮標檢測網,成功研制了海洋臺站自動檢測系統和調查船信息自動采集系統,培育了聲學測流相關技術人才等。但與先進海洋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我國海洋專用儀器高端產品仍處于研制生產階段,沒有投入市場化運行;先進的海洋儀器和系統仍靠進口。


近年來,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海洋發展,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我國政府對于支持海洋專用儀器行業發展的相關投入越來越多,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開始進入海洋儀器行業,持續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因此,中天科技、中船科技、海蘭信等企業開始加速崛起,國內海洋專用儀器產業高端市場國產化進程得以不斷推進。

中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發展趨勢


1、加速高端化與智能化發展


隨著海洋科研和資源開發需求的不斷升級,我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高精度定位技術、遙感技術、數據融合技術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動儀器性能顯著提升。例如,深海探測機器人、智能漁船等自主創新產品已實現市場化應用,能夠滿足復雜海洋環境下的精準觀測需求。同時,智能化系統的集成應用使儀器具備自動校準、故障預警及遠程操控能力,有效降低人工干預成本。未來,具備多模態數據融合與實時分析功能的智能儀器將成為主流,推動海洋科學研究向精細化、動態化發展。


2、國產化替代加速


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需求驅動,我國海洋專用儀器國產化進程顯著加快。近年來,國家通過專項資金支持、產學研協同創新等舉措,突破傳感器材料、精密制造工藝等“卡脖子”技術。例如,高精度CTD傳感器、深海浮標等關鍵設備已實現國產替代,部分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政策層面明確要求重大海洋科研項目優先采購國產儀器,為本土企業提供市場驗證機會。預計未來五年,中高端海洋儀器國產化率將提升至50%以上,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生態。


3、產業鏈協同與生態構建


海洋專用儀器行業正從單一產品競爭轉向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龍頭企業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涵蓋傳感器研發、整機制造、數據服務的完整產業鏈。例如,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機構推動行業標準統一,促進技術成果快速轉化。同時,行業與智慧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加速,形成“儀器+數據+應用”的生態模式。例如,海洋觀測數據與氣象預報、災害預警系統的聯動,提升了海洋環境綜合治理能力。此外,區域產業集群效應顯現,華東、華南地區依托技術優勢形成集聚效應,帶動全國產業協同升級。

中國海洋專用儀器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版權提示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

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用潤滑油液應用及

監控分技術委員會

聯合發布

TC280/SC6在

用潤滑油液應

用及監控分技

術委員會

標準市場調查

問卷

掃描二維碼進行填寫
答完即刻抽獎!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