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儀表作為汽車智能化轉型的核心載體,不僅是車速、電量等基礎信息的直觀呈現載體,更深度融合了ADAS預警、AR導航等前沿智能功能,其戰略價值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攀升而不斷凸顯。在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浪潮的驅動下,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網聯化方向全面升級,構建起人機交互與車路協同的新生態。與此同時,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加速了智能儀表在量產車型中的規?;瘧?,推動行業市場規模穩步擴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儀表市場規模607.5億元,同比增長10.45%,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
一、綜述
1、定義及分類
汽車儀表是車輛中用于實時監測和顯示運行狀態、故障信息及駕駛參數的核心交互裝置,其核心功能涵蓋車速、轉速、油量、水溫等基礎數據的呈現,以及通過指示燈或屏幕實現故障預警與輔助駕駛信息提示。按技術演進可分為四大類:機械式儀表、電氣式儀表、電子式儀表、全液晶儀表(數字式儀表)。其中,全液晶儀表因智能化與個性化優勢,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及高端車型的主流選擇。此外,部分車型采用組合式儀表,將機械、電子或液晶模塊組合安裝,兼顧成本與功能需求。
2、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目前,汽車儀表屬于汽車電子行業,遵循市場調節管理機制,采用政府宏觀調控以及行業自律管理相結合的監管體制。行業主管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和科技部等。其中,國家發改委主要負責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工信部負責工業行業和信息化產業的監督管理,組織制訂行業的產業政策、產業規劃,組織制訂行業的技術政策、技術體制和技術標準,并對行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宏觀調控。交通部負責規劃、協調全國交通運輸體系,擬訂并監督實施公路、水路、民航等行業規劃、政策和標準,承擔道路、水路運輸市場監管責任,指導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萍疾控撠熝芯刻岢隹萍及l展的宏觀戰略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確定科技發展的重大布局和優先領域,推動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等工作。
行業自律性組織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要提供產業及市場研究、技術標準制訂、產品質量監督、信息服務、咨詢服務與項目論證、貿易爭端調查與協調、行業自律、專業培訓、國際交流和會展服務等方面的行業支持,并在政府部門和企業間起橋梁和紐帶作用。
(2)行業相關政策
汽車儀表行業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配套領域,為汽車制造業的穩健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在行業管理層面,政府主要通過制定并頒布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政策以及產業規劃,對汽車電子行業進行全面規范與引導。近年來,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例如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明確鼓勵汽車關鍵零部件、輕量化材料應用、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車用充電設備、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同時強調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高效車用內燃機研發能力建設的重要性。此外,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則進一步提出推動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和云控基礎平臺建設、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開展“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架構設計與多場景應用等具體要求,旨在形成統一的車路協同技術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從而促進智能網聯汽車規?;痉稇煤托滦蜕虡I模式探索,有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進程。這些政策舉措為汽車儀表行業,特別是智能網聯汽車配套儀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3、行業壁壘
(1)技術研發壁壘
汽車儀表儀器行業涉及多個專業技術領域,包括分析化學、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材料化學技術及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等。企業需要具備雄厚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經驗積累,并且要經過多年研發實踐,建立成熟的研發工作機制和考核體系,才能形成高效的技術成果產出和產業化應用。例如,全液晶儀表的研發就需要企業在顯示屏技術、軟件算法等方面有深厚的技術功底,新進入者很難在短時間內突破這些技術壁壘。
(2)供應商認證體系壁壘
汽車制造企業對供應商的認證體系嚴格,汽車儀表儀器企業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認證流程,才能進入汽車制造企業的供應鏈體系。這不僅要求企業產品具備高質量和穩定性,還需要企業在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新進入者要獲得汽車制造企業的認證,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面臨較大難度。
(3)資金壁壘
汽車儀表儀器行業對資金需求較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研發投入,新技術的開發需持續投入資金,且研發成果存在不確定性;二是生產建設,建設生產線、購置設備等前期投入巨大,且需不斷升級以適應技術迭代。此外,行業對產品質量與穩定性要求嚴苛,企業需在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壁壘。
(4)人才壁壘
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涵蓋分析化學、材料化學、自動化、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且高端技術人才匱乏。企業需通過長期培養或高薪引進的方式組建專業團隊,而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時間內建立完善的人才體系。此外,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行業對復合型人才(如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跨界人才)的需求增加,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競爭。
(5)管理與品牌壁壘
汽車儀表儀器行業對企業的研發管理、營銷及技術服務能力要求較高。企業需建立高效的研發管理平臺,實現多領域技術的協同創新;同時,需構建覆蓋全國甚至全球的營銷網絡與售后服務體系,以滿足客戶對產品專業性、及時性的需求。此外,品牌影響力是客戶選擇供應商的重要考量因素,知名品牌往往具有更高的市場認可度與溢價能力,而新進入者需長期投入才能建立品牌聲譽,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4、發展歷程
中國汽車儀表行業經歷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完整發展歷程:早期(1950 - 1980 年代),受限于技術條件,行業完全依賴進口機械式儀表,發展腳步頗為遲緩;1990 年代,行業抓住機遇,通過合資模式汲取先進經驗,成功實現電氣化轉型,為后續發展筑牢根基;2006 年后,行業自主創新熱情高漲,首款全液晶儀表驚艷亮相,開啟智能化發展新序章;2016 年,行業昂首邁入智能化階段,虛擬儀表和 AR - HUD 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為駕駛體驗帶來全新變革;2021 年以來,行業加速生態融合,多屏聯動和 OTA 升級成為現實,進一步拓展了行業發展邊界。展望未來,行業將朝著光場顯示、全息投影等第三代技術大步演進,續寫輝煌篇章。
二、產業鏈
1、產業鏈分析
汽車儀表行業司屬于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領域,在汽車制造產業鏈中位于中游。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汽車電子元器件、屏幕、印制電路板、塑料或金屬結構件的供應商等。中游的汽車儀表制造商利用上游資源,通過專業技術和設備生產符合市場與整車廠商需求的儀表產品;下游則主要對接汽車整車廠商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汽車儀表作為車輛關鍵部件,其需求與汽車市場整體發展緊密相連,同時售后市場也負責汽車儀表的維修與更換工作。汽車儀表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汽車儀表及汽車智能化領域的重點企業,業務布局廣泛且聚焦前沿,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網聯服務三大領域深度發力,以打造智能硬件平臺與軟件算法體系為驅動,引領汽車智能化技術革新。公司憑借深厚技術積累與持續研發投入,穩居行業技術前沿并形成顯著競爭優勢。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276.18億元,歸母凈利潤20.05億元,分別增長26.06%和29.62%。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2億元和5.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26%和51.32%,展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未來有望持續受益于汽車智能化浪潮。
(2)黑龍江天有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有為作為中國汽車儀表行業重點企業,深耕汽車儀表領域多年,不僅在電子式組合儀表、全液晶組合儀表等傳統汽車儀表產品上具備成熟研發、生產與服務能力,還積極順應汽車智能化趨勢,逐步向智能座艙領域拓展,產品體系涵蓋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多種汽車電子產品,生產工序齊全,保障了產品質量穩定與售后服務高效。憑借持續的客戶需求導向與產品迭代開發,天有為與多家知名汽車整車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在中國汽車儀表制造商中名列前茅。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44.65億元,歸母凈利潤11.36億元,分別增長29.90%和34.96%。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及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11.43%和4.20%,延續穩定增長態勢,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與市場競爭力。
三、行業現狀
汽車儀表作為汽車智能化轉型的核心載體,不僅是車速、電量等基礎信息的直觀呈現載體,更深度融合了ADAS預警、AR導航等前沿智能功能,其戰略價值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攀升而不斷凸顯。在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浪潮的驅動下,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網聯化方向全面升級,構建起人機交互與車路協同的新生態。與此同時,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加速了智能儀表在量產車型中的規?;瘧?,推動行業市場規模穩步擴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儀表市場規模607.5億元,同比增長10.45%,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
四、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
汽車儀表行業具有顯著的政策導向性特征,行業發展狀況和前景與宏觀政策導向密切相關。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法規和政策,要求企業和機構對廢水、飲用水等進行嚴格監測,以確保水質的安全和可持續利用。例如,“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明確要求提升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及飲用水源的監測要求,推動汽車儀表行業的技術升級和市場需求增長。政策紅利為汽車儀表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可以借助政策支持,加大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力度,提升競爭力。
(2)智能網聯汽車普及推動行業技術創新
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是中國汽車儀表行業技術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隨著車聯網技術的成熟,儀表不再僅僅是信息顯示終端,而是成為車載系統的重要交互入口,需與導航、多媒體、自動駕駛等功能深度融合。這一趨勢要求企業具備跨領域技術整合能力,例如將儀表與車載中控屏、后視鏡等設備實現多屏聯動,或通過OTA(空中升級)技術實現功能持續迭代。此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還催生了新的產品形態,如虛擬儀表、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為企業提供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可提升產品附加值,滿足市場對智能化、個性化駕駛體驗的需求。
(3)政策支持與消費升級
政策扶持與消費升級是中國汽車儀表行業高端化發展的雙重保障。一方面,政府通過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等政策,推動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為儀表企業提供了明確的技術方向和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駕駛體驗和安全性的需求提升,促使車企加大對高端儀表的采購力度,例如全液晶儀表、HUD抬頭顯示等配置的滲透率逐年提高。此外,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車企通過差異化配置提升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推動了儀表行業向高精度、高集成度、高交互性方向發展。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為中國汽車儀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不利因素
(1)高端市場外資主導,本土企業競爭力不足
目前,國內高端汽車儀表市場仍被外資企業把控。外資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占據了高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本土企業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在技術積累、品牌建設等方面與外資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在高端市場與外資企業展開有效競爭。這導致本土企業在高端市場的拓展受到限制,利潤空間相對較小,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
(2)技術創新能力受限,研發投入不足
技術創新能力是中國汽車儀表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但目前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市場對高端化、智能化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行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在前沿技術領域(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的研發和應用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差距,限制了行業的升級和轉型。
(3)行業基礎工作薄弱,管理效率待提升
中國汽車儀表行業在基礎工作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例如行業標準不統一、質量檢測體系不完善等,這些問題影響了行業的規范發展和產品質量提升。同時,部分企業管理效率低下,內部運營流程繁瑣,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市場響應速度緩慢。此外,行業人才短缺問題也較為突出,尤其是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匱乏,制約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升。
五、競爭格局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德日美等傳統汽車工業強國的電子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在技術標準制定、高端人才儲備和全球化供應鏈布局等方面構筑了堅實的競爭壁壘,長期主導著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相比之下,我國汽車電子行業起步較晚,呈現市場分散、單體規模有限的特點,在核心技術積累和高端客戶資源方面仍存在追趕空間。聚焦汽車儀表細分領域,當前市場呈現明顯的分層競爭態勢:博世、電裝、大陸等國際巨頭依托深厚的技術積淀把控高端乘用車市場;而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等本土企業則以智能化創新和成本優勢實現了中低端市場的快速崛起,并逐步向高端領域滲透??傮w看,中國汽車儀表行業企業競爭格局呈現外資主導高端、內資深耕中低端的分層態勢。伴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驅動,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頭部企業依托產業鏈協同與自主配套能力,推動競爭焦點從產品向技術迭代、服務響應速度及生態整合能力全面轉移,形成外資與本土品牌多維度角力、智能化轉型主導未來競爭的格局。
六、發展趨勢
中國汽車儀表行業未來將呈現智能化、網聯化、個性化定制與輕量化環?;拇蠛诵内厔?。智能化方面,顯示技術從LCD向OLED、全息顯示升級,虛擬現實、觸控交互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儀表盤向智能交互終端轉型;網聯化層面,車聯網技術普及使儀表盤與云端、移動設備無縫互聯,實現遠程控制與實時信息共享;個性化定制趨勢下,儀表盤將提供多樣化主題界面、功能模塊及交互方式,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輕量化與環?;较蛏?,新型輕質材料與環保工藝的采用將降低整車重量、減少能耗排放,同時模塊化設計提升產品集成度與可維護性,共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