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信息門戶

智研產業百科

一、定義及分類
二、商業模式
1、采購模式
2、生產模式
3、銷售模式
4、研發模式
三、行業政策
四、發展歷程
五、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2、品牌壁壘
3、資金壁壘
4、人才壁壘
六、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結構示意圖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七、發展現狀
八、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九、競爭格局
十、發展趨勢

雙孢菇

摘要:近兩年,我國雙孢菇產能較為穩定,據中國食用菌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雙孢菇產量共計完成156.25萬噸,從產區分布來看,我國雙孢菇產區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建、江蘇、廣西、安徽、江西等地,上述五省雙孢菇產量占全國雙孢菇總產量的比例高達68.0%,其中,福建占比最大,高達20.7%,其次為江蘇和廣西,分別占17.7%和13.8%,2024年隨著雙孢菇工廠化生產比例的提升,我國雙孢菇產量有望突破160萬噸。從價格來看,雙孢菇的價格與鹿茸菇相當,屬于工廠化品種中較高的水平,其淡旺季不明顯,全年價格較穩定。


一、定義及分類


食用菌指可供人們食用的大型真菌,一般是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實體或菌核并能供食用的種類。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可分為木腐菌和草腐菌,草腐菌以吸收禾草秸稈(如稻草、麥草)等腐草中的有機質作為主要營養來源,主要包括雙孢菇、草菇、雞腿菇等,其中,雙孢菇(Agaricusbisporus)又稱白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銷售的菇類,是典型的以床栽為主的草腐菌。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_T4754-2017),雙孢菇屬于“A農、林、牧、漁業”類目下的“01農業”中的子類“014蔬菜、食用菌及園藝作物種植”。


雙孢菇廣泛分布于歐洲、北美、亞洲的溫帶地區,我國華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雙孢蘑菇依菌蓋顏色可分為白色種(又稱夏威夷種)、奶油色種(又稱哥倫比亞種)和棕色種(又稱波希米亞種),三者在栽培習性、生產性能、產品品質上均有不同,其中以白色種栽培最為廣泛。

雙孢菇分類


二、商業模式


1、采購模式


雙孢菇企業采購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購、包裝材料采購和設備采購,對于原材料和包裝材料的采購,雙孢菇企業首先通過規模、所在區域、產品質量、供貨穩定性等方面考核篩選出一批合格的供應商,采購部門在接到公司采購需求后,即向合格供應商進行詢價,通過比價、招投標、談判等方式來確定具體供貨價格;對于設備采購,雙孢菇企業首先通過規模、所在區域、產品質量、專業水平等方面考核篩選出一批合格設備供應商,采購部門在接到公司采購需求后,即向合格的供應商統一招標,其定價則根據所需設備的材質、技術指標、工藝質量、到貨時間、安裝時間等因素形成綜合比價分析后確定。


2、生產模式


我國自然地理條件多樣,雙孢菇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農戶型”、“企業+農戶型”和“工廠化生產型”等多種生產模式。


傳統農戶型模式是雙孢菇行業的初級生產模式,其生產規模小,設備簡陋,產出受季節因素限制,產品品質及食品安全等級參差不齊,總體競爭力較差,但是此種生產模式土地成本和內部管理成本低,進入退出市場靈活,該種生產模式仍然會持續存在,但其所占比例預計將呈現下降趨勢。


由于傳統農戶型生產模式存在生產技術差、銷售渠道受限、抵御市場風險弱等特點,在該等情況下于是衍生出了企業+農戶生產模式。此模式中,技術要求比較高的配方定制、菌種培育、技術指導等工作由企業負責,而需要較多人力且技術成分較少的栽培過程則由農戶完成,最后產品由企業進行包裝銷售。上述模式能很好地解決工廠人手不足、設備昂貴、場地有限等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戶生產技術落后、生產風險大等問題。但企業受農戶制約,產量波動性較大,而且不能完全解決生產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等問題。


工廠化生產模式實現了雙孢菇的機械化、標準化、周年化生產,基本解決了環境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實現了農業生產循環利用最大化,相比其他兩種生產模式具有很大的優勢。但該種模式需要強大的資金基礎、先進的技術條件和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3、銷售模式


由于鮮品雙孢菇面向最終消費者,消費市場具有零散的特點,雙孢菇企業主要通過經銷商模式進行銷售,在對目標市場的商業環境和市場容量進行考察后,雙孢菇企業通過經銷商評分表對經銷商進行評級,審核經銷商的誠信度、資金實力、配送能力、市場覆蓋率等因素,選擇資質優良的經銷商簽訂經銷協議,授權經銷商在所在區域(市、縣)獨家經營,并由經銷商負責區域內二級經銷商的開發和維護,經銷商不得跨區域銷售,雙孢菇企業向經銷商出售產品均為買斷式銷售方式,無質量原因不得退換貨,發出產品如有質量或包裝問題的,經業務人員檢驗確認后協商解決。此外,部分產品采用直銷模式進行銷售,主要銷售給零售客戶、餐飲企業、食用菌食品加工廠等。


4、研發模式


雙孢菇企業設有技術管理部,負責技術研發工作,其職能包括菌種的培育、培養基的研制、新產品、新工藝技術的研究、立項與開發等。雙孢菇企業的研發主要是以研發項目小組的模式進行,根據企業的年度研發計劃,成立各個研發課題的項目小組,由技術管理部統一進行管理。企業建立了相關研發管理制度和核心技術人員激勵政策,保證了研發的可持續進行。


三、行業政策


(1)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體制及自律組織


包括雙孢菇在內的食用菌行業的主管部門為中國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其主要負責種植業(糧食、棉花、油料、糖料、水果、蔬菜、茶葉、蠶桑、花卉、麻類、中藥材、煙葉、食用菌)的行業管理,擬訂種植業發展戰略、政策、規劃、計劃并指導實施;起草有關種植業的法律、法規、規章并監督實施??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食用菌監督管理工作。


雙孢菇行業自律組織為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食用菌協會成立于1987年,是由食用菌(含藥用菌)及相關行業的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和科研、教學單位以及專業合作社、地方性行業組織等自愿參加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食用菌協會代表中國食用菌界加入國際蘑菇學會組織,并被選為副主席國。協會主要負責開展行業情況調查和研究工作,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行業管理。


(2)行業相關政策


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一系列政策對農業現代化、特色農業發展給予支持,雙孢菇作為重要的食用菌品種,受益于政策扶持,有利于產業的規?;?、標準化發展,如:202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指出:“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開發食用菌食品”。加強食用菌種質資源挖掘和保護利用,強化食用菌功能育種和定向育種。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菌種繁育技術體系建設。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藻類食物開發。培育發展生物農業,開拓新型食品資源。

中國雙孢菇行業相關政策


四、發展歷程


雙孢菇的栽培始于法國,1605年法國農學家坎坦西,在草堆上栽培出了白蘑菇。19世紀初葉,又有人在地窖和洞穴種菇成功。1902年達格爾,用組織培養法制作純菌種獲得成功,使雙孢蘑菇的生產進入了人工栽培的新階段。中國的雙孢蘑菇栽培,1935年始于上海,以后陸續推廣到江蘇、浙江、福建等地。20世紀90年代,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推廣,雙孢菇產業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雙孢菇品種逐漸增多,種植區域從南方擴展到北方,產量和消費量都有了顯著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雙孢菇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雙孢菇生產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中國雙孢菇行業發展歷程


五、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作為現代農業的一個分支,雙孢菇工廠化種植的技術壁壘主要體現在生產工藝及環境參數控制體系、菌種的選育和使用兩個方面:


(1)生產工藝及環境參數控制體系


雙孢菇工廠化種植,是在按照菇類生長需要設計的封閉式廠房中,利用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創造人工生態環境;利用工業化機械設備自動化(半自動化)操作,在選料、培養基制作、裝瓶、滅菌、冷卻、接種、培養、芽出、抑制、出菇等每一生產環節的工藝必須根據所栽培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嚴格控制,并結合當地的氣候、季節、栽培房結構等因素做科學調整,通過反復試驗和參數測定才能最終確定合適的生產工藝。


生產過程中,雙孢菇對生長環境有特定的要求,人工模擬生態環境可以利用設施、設備創造出適合不同菌類、不同發育階段的栽培環境,通過最先進的環境控制技術,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自然氣候變化對雙孢菇生長的影響,實現周年化生產。因此,雙孢菇工廠化種植對工藝的標準化、精細化要求較高,須長時間地不斷摸索和積累,這是阻止競爭者進入的一個重要壁壘。


(2)菌種的選育和使用


雙孢菇的菌種來源于自然界,從中經分離并篩選出純菌種再加以改良、貯存,用于生產。雙孢菇菌種的培育是食用菌生產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雙孢菇菌種的種性存在易退化的特點,菌種持續使用約4-6個月以后,一般需要重新替換,以降低菌種退化對生產帶來的影響。國內外一些技術領先的雙孢菇工廠化企業,可運用其先進的技術工藝,有效地延緩菌種的退化,實現長時間持續使用。菌種培育過程環節繁雜、技術要求高,是集人才、知識、技術與一體,多學科高度綜合、互相滲透的系統工程,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


2、品牌壁壘


品牌是企業優良的產品質量、優秀的管理團隊、完善的銷售機制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種綜合評價和認知,是企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與客戶建立起來的信任,需要長期的積累與沉淀。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雙孢菇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批口碑較好、影響力較大的全國性企業品牌,在市場上占有了較多市場份額,與各級農產品渠道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構成了較高的行業壁壘。


3、資金壁壘


雙孢菇工廠化生產屬于重資本行業,建設成本高,運行成本也高。菌種培育、自動化設備、環境控制設備、廠房設施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由于雙孢菇生產需要一定時間,也會占用企業流動資金。因此,進入該行業需要相當的資金支持。


4、人才壁壘


雙孢菇工廠化行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其特點是用現代機械設備和管理機制代替傳統人工種植。因此,雙孢菇企業對專業的現代化管理人才、知識深厚的工農技術人才、市場經驗豐富的銷售人才有較高的需求,缺少專業人才的企業難以進入雙孢菇行業。


六、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結構示意圖


雙孢菇行業上游主要包括菌種、農林廢棄物(麥秸、稻草等)、生產設備、包裝材料等行業;行業中游為雙孢菇種植環節,目前,我國雙孢菇的種植方式主要有農戶種植和工廠化種植兩種模式,工廠化栽培具有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穩定、可周年生產等優點,逐漸成為主流的種植方式,但前期投資較大,而傳統農戶種植則相對成本較低,但受季節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行業下游為消費市場,主要包括食品加工、餐飲以及家庭消費,目前,我國雙孢菇消費仍以鮮食為主。雙孢菇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雙孢菇行業產業鏈
菌種
鹽城市神微微生物菌種科技有限公司
漢中農康豐菌種開發有限公司
平泉市通元菌種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瑞蕈天庫菌種開發有限公司
農林廢棄物
生產設備
包裝材料
嘉美食品包裝(滁州)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新巨豐科技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紛美包裝有限公司
Tetra Pak
珠海中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合興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奧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糧包裝控股有限公司
上游
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食品加工
餐飲
家庭消費
下游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食用菌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在陜西楊凌、山東德州、江蘇徐州、四川眉山、河南新鄉、河南安陽、吉林省吉林市、甘肅武威、安徽定遠、湖北云夢、安徽五河等地建有16個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在四川德陽和德國托爾高擁有2個參股公司。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專利 154項(含到期專利87項)建有甘肅省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世界先進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線,采用標準化方式生產高品質食用菌產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食用菌日產能達1,175噸:其中,雙孢菇日產能達360噸。從營收情況來看,2024年眾興菌業營業總收入達19.35億元,其中,雙孢菇業務收入10.79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55.8%。

2016-2024年眾興菌業雙孢菇業務收入統計及占比


(2)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連云港市灌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成立于2010年,總投資15億人民幣,占地面積1300畝,是一家主要從事雙孢菇育種、發酵、養殖、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工廠化企業,是目前我國雙孢菇馴化栽培、養殖采收全鏈條一體化的現代科技農場。裕灌以尊重自然的方式,融合全國現代農業科技前沿技術,創立了雙孢菇現代化行業新標桿,全方位建立自動化、專業化、標準化、高效化的周年循環生產模式,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生產,實現全年不間斷供貨、達成產、供、銷渠道以及冷鏈物流配套,建立完善的智慧化雙孢菇養殖栽培現代科技園。

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部分雙孢菇產品展示


七、發展現狀


近兩年,我國雙孢菇產能較為穩定,據中國食用菌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雙孢菇產量共計完成156.25萬噸,從產區分布來看,我國雙孢菇產區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建、江蘇、廣西、安徽、江西等地,上述五省雙孢菇產量占全國雙孢菇總產量的比例高達68.0%,其中,福建占比最大,高達20.7%,其次為江蘇和廣西,分別占17.7%和13.8%,2024年隨著雙孢菇工廠化生產比例的提升,我國雙孢菇產量有望突破160萬噸。從價格來看,雙孢菇的價格與鹿茸菇相當,屬于工廠化品種中較高的水平,其淡旺季不明顯,全年價格較穩定。

2010-2024年中國雙孢菇產量統計


八、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包括雙孢菇在內的食用菌產業是惠及民生、惠及農民的產業,是綠色產業、低碳產業,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整個農業產業鏈做出統籌部署,其中“食用菌”作為優質蛋白來源被單獨點名,文件明確提出通過標準化設施升級、菌種技術突破、林下經濟推廣三大抓手實現產業產能翻番。在市場政策加持下,雙孢菇行業有望迎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2)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善


近年來,我國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顯著增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314元,同比增長5.3%;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28227元,同比增長5.3%,隨著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關注度日益增強,雙孢菇作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健康食品,符合消費者對營養保健食品的追求,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3)工廠化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雙孢菇工廠化生產指利用工業技術控制光、溫、濕、氣等環境要素,使食用菌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于人工環境,從而實現生產周年化的雙孢菇生產模式,具有高產穩產、高質量和全年規模生產等諸多優勢,近年來,我國雙孢菇工廠化生產發展迅速,正逐步取代傳統農戶種植模式,進一步擴大了雙孢菇產業規模。


(4)產業鏈條完善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雙孢菇行業已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產業鏈的延伸,包括加工、包裝、物流等環節的優化,提升了雙孢菇的市場競爭力。雙孢菇企業通過建立和完善銷售渠道,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提高產品銷售效率;同時優化物流配送體系,確保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此外,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協同發展,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進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不利因素


(1)銷售模式單一


雙孢菇保鮮期短、易褐變,貯運保鮮要求高,一般需冷鏈物流。大型工廠化企業可通過專營、直銷、訂單銷售等方式解決銷售問題,但眾多農戶往往只能依賴外地客商,缺乏其他銷售途徑,在價格上處于被動地位,經銷商壓價現象時有發生,影響農戶收益。


(2)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食用菌生產對技術要求高,包括菌種生產、培養料制備、發菌管理等多個環節,技術人員水平影響生產效益。國外雙孢菇產量高得益于技術優勢,而我國雖可引進設施設備,但缺乏相關技術人員,在生產細節上把握不準?;鶎蛹夹g人員和栽培戶雖有一定經驗,但對工廠化栽培或周年栽培的經驗和理論不足,限制了生產技術提升。


(3)生產成本上升


雙孢菇生產所需的土地、用工、原料等成本不斷上升,如麥草、牛羊糞等主要原料價格逐年上漲,而雙孢菇收購價格卻相對穩定,導致栽培利潤空間被壓縮,農戶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


九、競爭格局


因雙孢蘑菇為典型的床栽草腐菌,廠房結構與栽培技術與金針菇、杏鮑菇等木腐菌品種完全不同,建廠的技術、資金門檻更高,且雙孢蘑菇主要銷售往歐美市場,導致投資雙孢蘑菇的工廠較少,產能穩定,據中國食用菌協會數據顯示,雙孢蘑菇產能最大的工廠是眾興菌業,2023年產能達到360噸/日,其次是江蘇裕灌,2023年產能為147噸/日,此外,中田現代農業、紫山生物、阜新田園實業、奧吉特菌業這四家企業產能均在50噸以上。

2023年中國雙孢菇日產能排名前十的廠家統計


十、發展趨勢


未來,自動化設備將在雙孢菇行業內逐漸普及,如自動裝袋機、接種機、采摘機器人等,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還能減少人為因素對生產的干擾,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此外,雙孢菇產品將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鮮菇、干菇、罐頭等產品,將進一步開發即食菇、速凍菇、蘑菇醬、蘑菇精、雙孢菇提取物等深加工產品,滿足消費者對于便捷性、多樣性的需求。

中國雙孢菇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版權提示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

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用潤滑油液應用及

監控分技術委員會

聯合發布

TC280/SC6在

用潤滑油液應

用及監控分技

術委員會

標準市場調查

問卷

掃描二維碼進行填寫
答完即刻抽獎!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