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671億噸油當量,占比高達34% [圖]
中國石化10日宣布,我國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實施的“深地工程”獲得重大突破,已探明的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達671億噸油當量,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的34%,成為我國油氣重大發現的主陣地。
中秋節即將來臨,“天價”月餅如何監管[圖]
中秋節作為重要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重視;月餅行業往高端化、精品化、健康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隨著電商的崛起,更是為月餅行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銷售途徑,月餅銷售額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到2022年銷售額達243.8億元。
2022上半年中國地下綜合管廊預算總投資額294億元[圖]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從2015年開始試點,到今年6月底,全國279個城市、104個縣,累計開工建設管廊項目1647個、長度5902公里,形成廊體3997公里。
萬億元充電樁市場將迎爆發期,石油巨頭爭相布局 [圖]
近日,中石化福建石油與寧德時代在福建合作建設的首個“光伏充檢”加能站項目,于福建寧德閩東路加油站建成并投入運營。該站是集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快速充電、電池檢測等多項先進技術為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型加能站。
2022年上半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但呈 “高開低走” 態勢[圖]
據統計局數據,1-6 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 826 億元,同比下降 68.7%;虧損企業虧損總額 410 億元,同比增長 442.4%。
2022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回暖跡象明顯,《獨行月球》成爆品[圖]
2022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回暖跡象明顯。截至8月8日19時,6月1日以來的票房已達68.95億元,溫情現實題材片《人生大事》、科幻片《獨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明日戰記》、愛情片《漫長的告白》《遇見你》《我們的樣子像極了愛情》、動畫片《山海經之再見怪獸》10余部多題材多類型影片相繼上映。
RCEP政策紅利下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加速增長 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13.2% [圖]
中國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3.53萬億元,同比增長13.2%,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7.5%。兩項數據的增速均超過今年上半年水平。
三亞突發疫情,全市實行臨時性全域靜態管理,8萬多名游客滯留[圖]
8月7日0—24時,三亞新增186例確診病例、227例無癥狀感染者。8月1日0時至8月7日24時,累計發現確診病例801例、無癥狀感染者409例。
爆發!中國工業機器人奔向千億市場[圖]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21年全球制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達到126臺/萬人,較2015年的66臺/萬人提升了2倍,“機器換人”趨勢特征日益明顯。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作為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核心環節,工業機器人是我國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
7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6.6% 延續持續回升態勢[圖]
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增長16.6%。其中,出口2.25萬億元,增長23.9%;進口1.56萬億元,增長7.4%。
央行: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49萬億元 貸款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圖]
7月29日,央行公布2022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末增速低3.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6685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9%,占比較上年全年水平低14.2個百分點。
2022上半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超過280GWh,同比增長150%[圖]
2022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達到32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110GWh。鋰離子電池產品出口同比增長75%。
2022年上半年造船企業一派繁忙 新船訂單應接不暇[圖]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5.2%、50.8%和47.8%,按修正總噸計分別占42%、47.7%和41.5%,國際市場份額均位居世界第一
海關總署宣布:8月3日起暫停進口中國臺灣地區柑橘類水果!2022年上半年進口規模已大幅縮減[圖]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從臺灣進口9129.7噸柑桔署水果,進口金額為7441.5萬元;2022年上半年進口規模大幅萎縮,進口數量為434.6噸,同比下降88.5%,進口金額為336.6元,同比下降84.9%。
2022上半年中國吸收外資7233.1億元,同比增長17.4%[圖]
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71.3億元人民幣,增長9.2%。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1.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4.4%。
2022年上半年我國能源供給質量和能力實現雙提升 能源消費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加快[圖]
今年上半年,中國各類能源優質產能持續釋放。原煤生產實現較快增長,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傳統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有序推進……專家表示,今年以來,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能源供給質量和能力實現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