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農民對高效、便捷的農業機械需求不斷增加。微耕機以其輕便、靈活、多功能的特點,成為小農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在丘陵山地和小塊農田地區,微耕機能夠有效替代傳統的人力和畜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2024年,中國微耕機行業市場規模為183億元,同比增長3.98%。
相關上市企業:威馬農機(301533)
相關企業: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仙蹤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佛龍井茶業有限公司
關鍵詞:微耕機、微耕機市場規模、微耕機行業現狀、微耕機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述
微耕機(Tiller)是一種以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為動力的小型農業機械,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操作靈活等特點。它廣泛適用于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及大棚等場景,可完成旋耕、犁耕、培土、施肥、播種、除草等多種作業,并可牽引拖掛車進行短途運輸,是替代傳統牛耕的高效工具。按動力來源,微耕機可以分為汽油微耕機、柴油微耕機和電動微耕機。
二、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微耕機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78年至1999年的起步階段,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農業機械化需求萌芽。1980年代,中國從日本引進手扶式微耕機技術,主要應用于南方水稻田和山區梯田。早期機型以汽油機為主,功能單一(僅旋耕),但操作靈活,填補了小型農機市場空白。1990年代,國內企業開始仿制與改良,推出第一代國產微耕機,價格僅為進口機型的1/3,迅速在中小農戶中普及。
2000年至2010年的快速發展階段,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加速,農業規?;洜I趨勢顯現,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啟動。2000-2005年,微耕機從單一旋耕功能向多功能拓展,新增培土、開溝、覆膜等附件,適用場景擴展至果園、茶園、蔬菜大棚。2006-2010年,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年產量突破100萬臺,重慶、山東、浙江形成產業集群。柴油機微耕機因動力強勁成為主流,占據市場70%份額。
2011年至2018年的品質升級階段,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整,行業面臨產能過剩與同質化競爭壓力。2011-2015年,行業洗牌加速,中小企業退出,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如齒輪傳動替代皮帶傳動)提升產品可靠性。2016-2018年,電動微耕機技術突破,解決傳統機型噪音大、排放高的問題,在溫室大棚等場景快速滲透。
2019年至今的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機“優機優補”政策落地,推動高端化發展。智能微耕機興起,搭載GPS定位、自動避障、數據監控等功能,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2023年行業首次發布電動微耕機團體標準,規范電池安全、續航等指標,加速新能源替代。
三、行業產業鏈
微耕機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等,其中原材料包括鋼材、有色金屬、橡膠、塑料等。零部件包括動力系統(包括小型柴油機、汽油機及電動機)、傳動部件(如齒輪箱、皮帶/鏈條)、刀具與附件(旋耕刀具、培土器等配件)等。產業鏈中游為微耕機生產制造環節。產業鏈下游主要應用于農業領域,包括家庭農場、果園、茶園、蔬菜種植基地等。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其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如設施農業、休閑農業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果園面積為12738.06千公頃,同比下降2.09%。一是土地資源約束加劇。在“非糧化”整治政策背景下,部分非優勢產區果樹種植被清退,例如華北地下水超采區、南方低效柑橘園等區域加速結構調整。二是經濟效益分化。蘋果、柑橘等大宗水果近年價格波動加劇,疊加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種植收益承壓,部分小農戶退出市場。三是產業升級需求。傳統果園向標準化、集約化轉型過程中,低效老舊果園被改造為設施農業或糧田,短期面積縮減實為提質增效的陣痛。果園面積收縮,但微耕機在果園機械化中的核心地位未變。在丘陵山區,微耕機以其靈活性和高效性,成為果樹種植、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旋耕、除草等作業中表現突出。盡管果園面積有所下降,但微耕機在提升果園作業效率和質量方面的作用依然關鍵。
同期,中國實有茶園面積為3429.95千公頃,同比增長1.10%。一是消費升級驅動。國內茶葉內銷額突破3000億元,新茶飲市場年均增速超20%,帶動綠茶、烏龍茶等品類需求旺盛。二是政策紅利釋放。浙江“有機茶園建設行動”、福建“三茶統籌”等政策推動茶產業向生態化、品牌化升級,激發種植積極性。三是比較效益凸顯。茶園畝均收益是普通糧食作物的3-5倍,尤其在丘陵山區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隨著茶園面積上升,微耕機在茶園耕作、除草、松土等作業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丘陵坡地茶園中,微耕機的輕便性和適應性使其成為首選機械。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微耕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四、市場規模
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農民對高效、便捷的農業機械需求不斷增加。微耕機以其輕便、靈活、多功能的特點,成為小農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在丘陵山地和小塊農田地區,微耕機能夠有效替代傳統的人力和畜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2024年,中國微耕機行業市場規模為183億元,同比增長3.98%。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包括農機購置補貼、農業現代化試點項目等。這些政策不僅降低了農民購買微耕機的經濟負擔,還提高了其購置意愿。2024年,中國耕整地機械補貼消費規模為56.37億元,同比下降8.79%。2024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向智能化、綠色化裝備傾斜。傳統耕整地機械多為技術成熟、市場需求相對飽和的產品,補貼額度有所降低,部分品目甚至被移出補貼范圍。例如,在2024年補貼政策中,履帶旋耕機補貼額下調,而其他品類旋耕機補貼額雖基本保持不變,但整體補貼力度的調整仍對耕整地機械市場產生了影響。
五、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中國微耕機行業企業競爭格局呈現出市場集中度低、品牌競爭激烈、新興勢力崛起及區域市場差異顯著的特點。主要企業包括重慶鑫源、重慶宗申、重慶耀虎、威馬農機和重慶旺耕等,它們在補貼銷量中表現突出。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渠道拓展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威馬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專注于山地丘陵農業機械及動力機械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微耕機產品穩居全國銷量榜首,出口量更是連續多年領跑行業,產品遠銷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境外收入占比超75%。技術層面,威馬農機構建了全產業鏈條,實現80%核心零部件自制,擁有160項核心專利技術,包括18項國家發明專利。其電動微耕機采用先進電動技術,具備零排放、低噪音、節能環保等特性,契合全球綠色農業趨勢。此外,公司還主導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優化設計技術”等省級科研項目,榮獲“重慶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等多項榮譽。2025年一季度,威馬農機營業收入為1.79億元,同比增長1.03%;歸母凈利潤為965.56萬元,同比下降41.67%。
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隸屬于東方鑫源控股,是高新技術企業及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丘陵農機分會會長單位。公司總部位于重慶,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多條國際先進生產線,微耕機、小型收割機產品連續多年全國銷量與市占率雙第一。技術方面,鑫源農機自主研發直聯傳動微耕機,傳動效率顯著提升,2025款產品更升級減震系統與伸縮式扶手架,適應坡地、大棚等復雜地形。其“小霸王輕便微耕機”連續多年霸榜行業熱銷榜,用戶口碑極佳。此外,公司還承擔了“水田拖拉機研究與配套農具開發”等省部級攻關項目,推動丘陵農機產業化應用。
六、行業發展趨勢
1、技術升級與智能化發展
中國微耕機行業正迎來技術升級與智能化發展的關鍵轉型期。一方面,新能源技術成為突破口,電動微耕機憑借零排放、低噪音、節能環保等優勢,逐步替代傳統燃油機型。重慶等地已率先推出商業化電動微耕機,搭載鋰電池或太陽能板,續航能力顯著提升,尤其適用于溫室大棚等封閉作業場景。另一方面,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GPS導航、自動駕駛、遠程監控等功能成為高端機型標配。例如,重慶5G+智慧農業創新實驗室突破丘陵山地無人農機自動駕駛技術,實現遠程旋耕、播種作業,作業精度誤差控制在2.5厘米以內。此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微耕機具備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可實時監測土壤濕度、作物生長狀態,為農戶提供精準種植建議。技術升級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更推動了行業從“制造”向“智造”跨越。
2、市場需求與產品多樣化
隨著農業現代化推進,微耕機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特征。丘陵山區機械化率不足50%,遠低于北方平原地區,微耕機作為適配機型需求旺盛。用戶需求從單一旋耕向除草、開溝、施肥等擴展,推動產品功能多樣化。例如,威馬農機開發可更換機具的微耕機,通過換裝不同附件實現“一機多用”;華世丹公司推出乘坐式微耕機,集成17種功能,作業效率提升3倍。此外,定制化服務興起,針對家庭農場、合作社等主體,企業提供適配地形、作物的解決方案,如鑫源農機調整傳動結構,提升復雜地形適應性。市場細分化趨勢要求企業加速產品迭代,年均開發5-8款新品成為行業常態。
3、政策紅利釋放與行業整合
政策扶持為行業注入強勁動力。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農機裝備升級方向,農機購置補貼向微耕機傾斜,2024年恢復國補資格,單臺補貼比例達30%。地方政府積極響應,重慶出臺專項行動計劃,規劃到2027年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達500億元,打造全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高地。政策紅利加速行業整合,重慶產業集群已占全國80%產量,龍頭企業通過并購、技術合作擴大份額,中小企業面臨轉型壓力。同時,國際市場成為新增長點,威馬農機、華世丹等企業產品進入東南亞、非洲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行業將形成“龍頭引領+集群支撐+全球布局”的新格局,推動中國微耕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變。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njjkdl.com)發布的《中國微耕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微耕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微耕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微耕機行業投資前景,2025-2031年中國微耕機企業投資戰略與客戶策略分析,研究結論及建議等內容。



